金秋时节,走进应城市龙赛湖村,一湖碧波映衬着金黄的稻浪,清风拂过芦苇荡,丰收气息扑面而来。眼前的景象与其背后的发展逻辑给人以深刻启示:只有持续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坚持以生态优先为引领、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以文化自信为支撑、以多元产业融合为路径,才能将乡村全面振兴这幅“大写意”绘制成可感可及的“工笔画”。
守住一湖清水,厚植振兴“底色”
龙赛湖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持续推进湖区生态修复与水质保护,严守岸线生态红线,完善巡护管理机制,使“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为常态。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与休闲农业。金秋时节,观候鸟、赏稻浪、看芦花,吸引了众多游客,赢得了良好口碑,实现了风景“出圈”、产业“出彩”、群众增收。
夯实基础设施,筑牢民生“硬支撑”
大坝工程切实保障了农业灌溉与生活用水需求,显著提升了防汛抗旱能力。路通则人畅业兴。2008年,义和籍爱心企业家丁幺松捐资100万元修筑乡村道路,打通了要素流通的“最后一公里”,为产业振兴和客流汇聚安装了“加速器”。基础设施配套持续完善,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厚培乡土文化,凝聚振兴“向心力”
坚持物质振兴与精神振兴协同推进,深入挖掘湖乡故事与农耕文化记忆,传承龙赛湖的历史文脉。成功举办金秋丰收节等活动,让乡村标识融入院落、仪式深入人心,以文化人、以文润心,推动移风易俗,崇德向善的风尚在田间地头蔚然成风,使发展更具“温度”和“风骨”。
推进多业融合,拓展富民“新赛道”
依托生态禀赋,深入推进“农文旅康体”融合发展,打造稻田研学课堂、湖畔康养度假区、乡村体验市集等多元业态,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既吸引游客走进来,也推动农产品走出去,帮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与持续增收,使乡村资源转化为资产,进而发展成为资本。
龙赛湖的金秋实践表明,只有稳住生态之“底”、做强产业之“要”、涵养文化之“魂”,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与“农旅文体养”协同发展,才能持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让美丽风景真正造福于民。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善作善成的实干,不断擦亮金秋成色,实现四季皆景、处处如画,共同书写新时代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湖北省应城市卫生健康局 徐爱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