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2025上半年中国经济深度观察

2025年,全球经济在多重变局中加速重构,地缘政治波动、技术革命深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增加。面对复杂国际环境,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交出一份兼具挑战与希望的半年度答卷。

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我国制度优势、产业体系、市场环境、企业活力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潮玩经济”“首发经济”“中国游”“中国购”热度升高,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需求加速释放,消费市场活力四射、亮点纷呈。

上半年,国民经济展现强大韧性与活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并举,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明显。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加速“破圈”,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超前布局,为经济运行提供更多新增长点。

上半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迈出关键步伐,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日益强劲。从以“五统一、一开放”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设计,到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的实际行动,一系列举措精准发力,进一步打通国内大循环堵点,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

上半年,科技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以国际化发展为突破口,逐步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主动位置,展现出更强的创新自觉与发展韧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不断促进新动能集聚、新业态涌现、新产业壮大,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持续转化。推动中国加速从大规模生产制造中心向全球创新策源地转型,加快迈向科技强国、制造强国。

下半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将“内卷”压力转化为“外拓”动力?国内大循环如何更好牵引国际循环?如何将创新势能加快转化为产业动能?答案或许藏于改革的深水区,藏于创新的“无人区”,更藏于14亿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

“乱云飞渡仍从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预计,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尽管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各方面积极作为,市场活力充分激发,定能推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周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