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第一时间”的硬核担当

防汛紧要关口,正是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之时。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扛起政治责任,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冲锋在前。

绷紧“思想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警觉确保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响应”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忘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思想上的麻痹与松懈,恰是行动迟滞的根源。若心中无责、眼中无事,就会对风险隐患视而不见,对群众诉求充耳不闻,待到小患酿成大祸才仓促应对,便已错失化危为机的黄金窗口。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保持“如履薄冰”的高度戒备状态,练就“抓起耳铛听声辨物”的高度敏锐度,当危险尚未完全形成时就要果断出击、快速处置,真正把风险控制在苗头阶段。

磨砺“金刚剑”,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本领在第一时间冲锋。“冲锋在前”需有壮志豪情,更需有能力本领。现实工作中,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冲不上去”“拿不下来”,表面看是勇气不足,实质是能力恐慌。若缺乏化解复杂矛盾、驾驭风险挑战的“金刚剑”,纵有满腔热血,亦可能陷入“盲动”,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要想锻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冲锋铁军,能力建设必须被置于关键位置。广大党员干部要动真碰硬,在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急难险重第一线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用足现代科技手段,因地制宜发动群众开展自救互救,使“冲锋”快而准、勇而智。

筑牢“制度堤”,以“高效协同、奖优罚劣”的机制保障冲锋常态长效。“第一时间”的主动践行离不开科学制度的有效支撑。必须健全权责清晰、运转高效、导向鲜明的制度体系,优化应急响应流程、打破部门壁垒,确保指令直达一线。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为公担当的失误边界,为敢闯敢干的党员干部卸下“后顾之忧”,让制度成为担当者最坚实的后盾。

(作者:丁雨婷,中共桐庐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