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用“生态三笔”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从黄河三角洲的候鸟翔集,到长江岸边的“十年禁渔”,从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到黑臭水体的悄然退场,新时代中国大地上的生态之变,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剪影。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民生福祉的关键议题,更是关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站在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节点上,我们需要以“铁腕治理”涤荡污染沉疴,以“绿色转型”激活发展动能,以“系统守护”筑牢生态屏障,用好“生态三笔”绘就天蓝、地绿、水清的中国式现代化图景。

生态治理的力度,直接关系着民生幸福的温度。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每一步进展,都直接关系着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方针,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区域联防联控织就空气污染防护网,让“美丽蓝天”映入人心;“人水和谐”理念引领河海统筹治理,让“清水碧波”滋养万家生活;源头防控筑牢净土防线,让“安全沃土”守护百姓安康。污染防治非一日之功,唯有精准施策的科技利剑、依法治污的制度铁笼、群众参与的监督“三力”聚合,方能将“生态为民”的初心镌刻于每一寸青山绿水间。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正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在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和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中,各地区要根据高质量发展要求和自身特色,加强区域绿色发展协作。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让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成为日常习惯;持续开展“美丽中国”系列活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当“光盘行动”成为餐饮新风尚,当共享单车让绿色出行蔚然成风,当垃圾分类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每个人的微小行动正在汇聚成改变中国的力量。

生态系统相互依存、有机联系,保护生态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以系统思维守护其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要强化法治保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定修订,以良法保障善治。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税收政策和金融、价格政策支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持之以恒地用好“铁腕治理”“绿色转型”“系统守护”三支画笔,共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图景,不断擦亮民生福祉的生态底色,让子孙后代共享生态文明的丰硕成果。(王冰冰)

[责任编辑:常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