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昔阳县:破“煤”立“新” 绘就绿色转型全景图

作为山西典型的资源县份,昔阳县委细算煤炭开采欠下的“生态账”“资源账”“安全账”,立足县域长远发展,确定了打造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目标,以“11365”总体思路和建设“三县四区”(即新型工业强县、有机农业强县、文化旅游名县;转型发展创新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宜居宜业先行区)为引领,坚持“调强一产、调优二产、调活三产”的转型路径,实现从“一煤独大”到“美丽花园”的华丽转身。

三年的探索实践,昔阳县三次产业占比由2021年的6:67.9:26.1优化为2024年的4.5:60.7:34.8,三产上升近9个百分点,二产下降7.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占比由81%降至63%,新兴产业占比提高14.3个百分点,资源转型成效显现。2025年上半年,全县GDP增速6.5%,居全市第一;二产贡献率77.3%,其中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26%,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8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4天。产业向新向绿,生态底色愈加鲜明,经济增速与生态改善实现“双向奔赴”。

观念革新激活内生动力

观念更新是工业转型的先导,破除“唯煤论”束缚是首要任务。2022年以来,昔阳县委以“转作风、优环境、强治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狠抓落实、决战全年高质量发展”等千人大会为抓手,打出“思想破冰”组合拳——通过“请进来讲、走出去学、坐下来谋”的立体化培养模式,开设“松溪大讲堂”“两山培训营”,邀请国内专家现场授课,分批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赴海南、浙江、湖南等先进地区考察,以前瞻理念、创新实践、典型案例为镜鉴,掀起一场“破”与“立”的理念革命。一批批年轻干部率先走出舒适区,打破“靠煤挖煤”思维定势和“守成求稳”保守心态,主动创新实践,带动全民创新创业,干群思想认识从“不理解”到“高度认同”再到“主动求变”,发展活力充分迸发。

引资聚智破解发展困局

针对项目招引难、人才储备不足等瓶颈,昔阳县委以“主动突围”破局:县委主要领导赴海南、浙江、河北等十余个省市开展主题推介,对接优质项目,与安吉等地深化合作,构建“双向奔赴”产业协作“朋友圈”。创新模式招商,精绘“比较优势、产业链、头部企业、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五张图谱,县级领导驻点招商,职能部门精准招商,吸引13个高端团队和50余名专业人才助力县域产业转型。即便多地政策更优,仍以服务前置、真情诚意打动企业——促成尚太科技成为全县首家主板上市企业,四期项目如期落地投建,其“情谊招商”模式入选省委“招商12式”范例,经验获全省推广。巧借外脑引才,设立专项资金推广“柔性引才”,与中央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30余所高校深化战略合作,引进急需紧缺专业硕士67名,联合开展科研项目50余个。通过“走出去引资”和“请进来育才”双轮驱动,累计签约飞轮独立储能等项目44个,成功破解“项目难引、人才难留”困局,为转型发展积蓄新动能。

政企联动解锁项目落地之难

针对优质产业项目落地难问题,昔阳县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理念,用心用情打造“昔心办和阳光办”营商品牌,通过“活动聚能、模式创新、改革提效”三向发力,构建企业全周期服务闭环。创优营商环境,常态化举办政银企亲清座谈会、政企恳谈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和“经营主体畅谈日——便民利企直通车”等活动,深化政务“综窗”改革,创新“企业点单、阳光接单、领导领单、部门办单、闭环评单”的“五单”服务模式,打造企业设立、经营、退出及个人出生、教育、就业等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升级版”,点对点解决企业用地、融资、审批等难题,以更优环境助力项目“落地生根”、企业“茁壮成长”。

“专精特新”壮大工业“钢筋铁骨”

针对工业结构偏重、企业创新不足等瓶颈,昔阳县将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突破口,坚持“一企一策”靶向帮扶和精准孵化,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工业结构向精细化、新型化转变。2022—2024年,全县净增入规企业18家,尚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省“新型储能”产业链链主企业,丰汇煤业等3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百强榜,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家,其中山西碧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评高新技术企业。

绿色低碳筑基 数字赋能提质

从“新”出发——产业升级:深化能源革命,推进煤炭绿色开采、智改数转,建成20个智能化综采和掘进工作面,先进产能占比86%。扶持新材料领军企业,尚太锂电自2022年以来实现“一年上市、二年成省级链主、三年进全省百强榜”的“三连跳”,2024年产值65.4亿元,成为同行业全国前三头部企业。发展绿色化工,创建省级化工园区,与中铁十五局签约建设“绿电转化氢+N”项目,盘活停产多年的华阳氯碱厂。壮大新能源,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52万千瓦,绿电规模全市领先,具有昔阳特色的“美丽花园”现代工业体系逐步成型成势、多元发展。

绿色低碳——科技领航:协同推进增绿、降碳、减污,建成9座瓦斯发电站,非常规天然气年产量1.66亿立方米,利用率超过91%。围绕矿山生态修复,成立葛昌纯院士工作站,开发煤矸石制腐植酸肥料及先进陶瓷项目(年处理60万吨),探索煤矸石废旧利用治理新模式。

数实融合——新质赋能:发展大寨智算中心、“AI+文旅智慧”系统等新质生产力,拓展智慧教育、医疗、城管场景,联合深圳清华研究院等院所实施低空应急、采煤沉陷区监测等高新技术项目,赋能传统产业升级。

从“煤都”到“花园”——昔阳的转型实践证明:资源型地区突围,既要“破”资源依赖的旧局,更要“立”生态工业的新篇。当国家战略与县域实践同频共振,当观念革新与产业升级双向赋能,昔阳正以“美丽花园”的焕新姿态,为全国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昔阳方案”。(中共昔阳县委政研室)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