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孕真知,跬步藏大道。“泥腿子”是深耕一线的务实姿态,是贴近群众的躬身实践。“金点子”是破解难题的创新思路,是契合实际的治理良方。唯有真正沉到基层、扎进群众,才能从实践的土壤中生长出经得起检验的“金点子”。
稻浪里听民声。金黄的稻穗弯腰时,便能听见土地的私语。做“泥腿子”干部,裤脚沾着泥,耳朵贴着地,方能把农民的“急难愁盼”听进心里。了解农民缺什么,才能知道农民想要什么;摸清土地的脾气,才能开出治理的药方。那些写在笔记本上的诉求,后来成了“推广抗虫稻种”“修建节水渠道”的政策依据;那些田间上的交谈,化成了“合作社统一育苗”“托管式种植”的创新思路。
沃野间兴科技。当调研的脚步真正踩进泥土,行动的力量便有了扎根的底气,那些闪光的“金点子”,也就在田野间扎下了根、结出了果。过去,人工收割的辛劳压在肩头,弯腰弓背间,汗水混着泥土浸透衣衫。现在,机械化作业的轰鸣声里,效率打着滚儿往上翻。干部们一头联系农业专家帮扶,一头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把农户“各管一摊”的单打独斗,拧成连片成规模的种植合力;把“靠天收”的老法子,换成“智慧大脑”掌舵的新路径。
直播间拓新路。泥土里的智慧,从不止于田间。当干部们踩着泥土走遍乡村,不仅看到丰收的喜悦,更注意到销路难的问题。于是,他们带着农民学直播、建网店,把“泥腿子”的踏实和“互联网”的灵活结合起来。直播间里,农民用乡音讲述产品的故事;物流线上,打包好的山货走向天南海北。曾经藏在深山的特产,如今成了网红爆款;曾经守着粮仓的农民,如今成了带货达人。“金点子”的背后,是“泥腿子”们跑遍村落、摸清市场的付出,是把“土货”变“网货”、让“乡愁”成“商机”的巧思。泥土里长出的“金点子”,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接地气,方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当干部们甘愿做沾满泥土的“泥腿子”,创新的“金点子”才能扎根在群众的需求里,农村发展的快车才能跑得稳、跑得远,农民的幸福笑容才能越来越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