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社会治理 > 理论前沿 > 正文

以“绣花”功夫绘就社区幸福画卷

社区虽小,却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烟火,是感知民生冷暖的前沿阵地。让幸福生活图景从愿景变为现实,关键在于社区工作者能否以“绣花”功夫精准施力,将每一项服务沉入最细微处。

精准把脉,需求摸排需“挖井式”深钻。社区治理的起点,在于穿透表象,抵达居民真实需求的核心。社区工作者要探索推行“网格员+楼栋长”的常态化走访机制,在居民下班后、休息日主动“错峰”上门,倾听心声;在小区广场、社区活动室设置“民情收集点”,让意见反馈渠道畅通。当社区工作者将“家底”摸得如数家珍时,服务才能真正做到精准对接:比如,在老年人口多的社区,针对普遍存在的“就餐难”问题,联合优质餐饮机构开设社区食堂,提供营养均衡、价格实惠的助老餐;在年轻家庭聚集的小区,则重点打造“四点半课堂”和社区托管服务,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聚沙成塔,资源整合需“织网式”联动。社区服务力量有限,但资源整合的潜力无限。关键在于主动出击,编织一张高效协同的资源网络。一方面,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民政、卫健、教育等部门的政策与项目资源下沉社区,将上级支持转化为居民家门口的便利。另一方面,眼睛向内、向外同时发力:向内,挖掘社区能人达人,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向外,主动与辖区医院、学校、商超、律所等建立“社区服务合伙人”关系。例如,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高龄、失能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定期上门巡诊;邀请辖区法律工作者开设“法律顾问坐诊”,提供免费咨询与调解服务;与本地企业合作开展“社区微工坊”,为居民提供灵活就业与技能提升机会。通过资源清单与需求清单的精准匹配,让分散的力量汇聚成服务民生的洪流。

精益求精,服务落地需“工匠式”打磨。服务的生命力在于质量,在于让居民从心底感到便捷与温暖。这要求社区工作者不仅要有热情,更要追求专业与高效。首要的是提升服务的响应速度与问题解决效率,建立清晰的“居民诉求受理—分流—处理—反馈”闭环机制,明确响应时限,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其次,服务细节决定体验成败:社区办事窗口提供清晰的指引指导服务;线上服务平台界面简洁明了,兼顾老年群体使用习惯;社区活动场所进行适老化、无障碍改造。最后,拥抱数字化工具赋能服务升级,利用智慧平台实现政策精准推送、活动在线报名、物业报修一键直达、邻里互助信息发布等功能,让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

社区工作者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精准、整合、优质”的理念深植于每一次走访、每一次协调、每一次回应之中,于细微处显担当,在实干中见真章,真正绘就一幅可知可感、温暖踏实的社区幸福生活长卷。(浙江省瑞安市玉海街道办事处 黄朝煦)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