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锐评 | “量身定制”引才受罚:咎由自取

锐评插图(06.10)

近日,内蒙古包头市委讲师团人才引进引发关注。细心网友发现,在2025年1月开展的包头市委讲师团招聘中,三名曾于2023年入围的面试者,再度“巧合”登榜,疑似为“萝卜岗”。8月9日,包头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经查,讲师团人才引进中存在因人设岗、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议事决策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依据调查结果,认定2025年讲师团人才引进招考结果无效,依规依纪对讲师团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处理,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降级处分;同时,对人才引进相关负责人给予诫勉处理。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说明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回望百余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公平竞争”这一人才选拔基石,推动人才选拔不断向能力本位、科学评价发展。然而,有的地方和单位在政策落实中跑偏走样,将引才通道悄然变成“量身定制”,将引才程序变为“萝卜招聘”,表面看是用条件的剪刀裁出“合身衣裳”,实则剪断了社会公平的底线。

“量身定制”的病灶何在?究其根源,在于权力的任性、监督的缺位,从而将公共资源异化成“特定群体”的发展捷径。制度缺位则漏洞生,监督乏力则私欲涨。破解人才引进“量身定制”困局,须以制度铁笼锁住任性的权力。

在源头设计上,需要完善人才引进全链条监督机制,建立岗位需求科学论证制度,引进专业机构参与岗位说明书编制,严格审查限定性条件的必要性,坚决杜绝“因人画像”。

在过程管控中,需最大限度减少身份信息干扰,让评委聚焦专业素养与实绩贡献真评实选,让“关系分”“人情分”无处遁形。要加强关键环节管理,确保动议提名、考察考核等流程,“每一步都可追溯、每一环都有印证”。

在监督维度上,既需督促招聘单位落实招聘方案集体研究、过程全程纪实、结果及时公示等要求,也要加强群众监督,通过公开答辩、社会公示等形式,让选才过程经得起“镜头”聚焦。对踩踏红线者,坚持“零容忍”追责,既处理直接责任人,也追究领导责任,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形成“伸手必被捉”的强力震慑。

打破“小圈子”,才能形成“大格局”。真正的人才沃土,从不需“量身定制”。比如,江苏苏州面向全球“揭榜挂帅”,集聚全球创新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又如,广东深圳推行“悬赏制”科研攻关,千万奖金不问英雄出处。再如,浙江试点“赛马机制”,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创新实践中脱颖而出。这些鲜活的探索,印证了“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的用人智慧。

人才选拔如同赛场赛马,让千里马在公平赛道上竞相奔腾,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当各地方各单位破除身份藩篱、学历崇拜、地域界限,真正以能力贡献为标尺,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必将如源头活水奔涌不息。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对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以更公平、更开放的姿态广纳贤才,亟须各地方各单位加快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制度体系。当人才沃土遍植梧桐,何愁凤凰不来?

[责任编辑:常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