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社会治理 > 要闻聚焦 > 正文

榆社县养老驿站里的幸福方程式

近年来,榆社县坚持党建引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集体互助、家庭尽责,强化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构建普惠可及、全面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让“老有所养”保障更优、“幸福榆社”底色更亮。

一村一驿站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优养”

榆社县地处太行山西麓,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养老难题日益凸显。2022年起,当地以党建为引领,打造“一村一驿站”居家养老模式,走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普惠养老路径。北寨乡率先试点,将17处废弃校舍改造成功能齐全的养老驿站,内设厨房、卫生室、娱乐室等。总结试点经验后,榆社县针对农村地域差异大、服务需求多元的实际,系统推进养老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县162个行政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驿站,覆盖率达95.8%,2000余名老人实现“家门口养老”。同步在县城社区建设7个老年助餐点,惠及8200余名老人。

“农村养老要破解三大难题:服务体系如何构建,失能老人照护如何加强,服务层次怎样提升。”榆社县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赵蔚指出。为此,全县创新推出“七助”机制: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行、助乐、助急,涵盖定点用餐、定期清洁、陪同代办、应急救援、医生义诊等20余项内容,做到“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这种“物质+服务+精神”的立体化养老模式,让老年群体既得生活便利,又获情感关怀,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温暖底色。

因地制宜创新:特色养老模式遍地开花

榆社县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打破“一刀切”模式,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体系,让服务既有标准,更具个性。河峪乡东清秀村推行智能化养老:每位老人佩戴的智能手环堪称随身“健康管家”;独立设置的医护室配备专业检测设备和常用药,依托“乡村医生定期坐诊、家庭医生签约”机制,打造医养融合的“健康枢纽”。云簇镇北村把菜园搬进养老驿站,开辟玉米、黄瓜等“共享农田”;相邻的向阳村创新“积分银行”,组织老人参与环境整治等公益活动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实现“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为”的良性互动;针对老人担心携带蔬菜不便的顾虑,箕城镇推出“以购养老”模式,按市场价收购老人自产农产品抵扣餐费,既解决农产品滞销,又降低驿站运营成本;晋中二院帮扶的西马乡把9家养老驿站升级为“健康驿站”,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郝北镇柳泉村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发动低龄老人组建服务队,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助餐助医服务,形成“今天我帮你,明天他助我”的良性循环。从智能监护到田园养老,从积分激励到时间银行,榆社县正以创新实践破解农村养老难题,让每位老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驿站”。

制度保障运行:推动农村养老驿站可持续发展

榆社县构建“五个一点”可持续筹资机制,破解农村养老资金难题。通过“财政支持+集体自筹+个人负担+自力更生+社会捐赠”多元模式,保障162个行政村养老驿站高效运转: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完善,统筹“一事一议”奖补资金支持建设;村集体统筹资金保障公益岗位工资及日常开支;按每人每天10元标准收取服务费,鼓励子女代缴尽孝;各村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共享菜园”,收购老人农副产品抵扣餐费,并以积分兑换奖励;常态化开展捐赠活动,动员乡贤、企业等社会力量捐款捐物。为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榆社县成立国有“老来乐”居家养老服务公司,整合场所与社会资源,引导专业机构辐射周边,通过政策撬动、示范带动、市场推动,丰富供给主体,促进服务规范。

榆社县162个养老驿站如星火燎原,在太行山麓绘就一幅“老有颐养”的民生画卷。这片承载着伟大太行精神的红色土地上,党群同心书写新时代“民生答卷”,用实际行动诠释——让每位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就是最动人的共同富裕篇章。(榆社县融媒体中心  程煜媛)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