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两个结合”的结晶和典范,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时代发展。探求这一重要理念的形成和演进,科学理解其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西方传统发展范式的超越和革新,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植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气派的科学理念,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汇聚生态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原理性创新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这一重要理念深刻阐释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系统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经济社会和谐的多重价值追求,逐步发展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为生动、最具原创、最富标识的核心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本质体现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实现对“人与自然主客二分”观念的批判与超越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基础性的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自然界中具有双重属性,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可以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产生“人化的自然”。马克思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给出了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回答,人类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又是人类“无机的身体”,人应该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与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也就是人与自然“已经出现了统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本身就是一种认知革命,本质上体现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从更广更深更高的视野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与自然的统一”。
绿水青山即“自然”;金山银山即“发展”,代表人的维度。自然和人是一体的,这种一体性表现为人与自然互为主客体,人应该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同时要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通俗地讲,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这是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体论基础。
唯物史观认为,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但又密切相联。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但不同阶段对这一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系统总结了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关系的认识,主要经过了“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三个阶段,最终形成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最终表现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克思提出“共同体”的概念,主要聚焦于人与社会的关系,核心是消解阶级对立、实现人的自由联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人是存在于共同体之中的个体,个体必须结合为共同体才能生存和发展,二者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可以说,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人与自然和解这一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回答,不仅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创新发展,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强调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
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他将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一些经济学家机械地引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武断地提出“资源无价”的概念。需要看到,马克思主义从未否认自然界在创造价值方面的贡献,而是把商品视为自然物质和劳动两种要素的结合,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揭示自然与价值、劳动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强调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进而从价值形式、价值规律、价值实现等方面,极大地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绿水青山特别是原始的尚未被开发利用过的生态资源,既是一种生态屏障,又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纯净的栖息地,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人文价值。从这一意义上说,绿水青山价值巨大,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同时,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可以而且应该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参与商品经济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创新提出“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推进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市场化交易。这实质上就是赋予自然生态商品属性,发挥其在商品生产、社会收入分配等环节的调节作用,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规律主要内涵和客观要求。保护和转化绿水青山的价值,本身也是劳动的一种,是在马克思所讲的“商品生产”基础上的创造和衍生。实践证明,只要能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金山银山。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揭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
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摒弃传统的生产力理念,不仅从分工、生产、交往等社会关系角度来解读生产力,还提出通过自然力提高人的劳动力、劳动生产率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等观点,这对于现代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深化对生态环境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将人改造自然的能力、处理社会与自然矛盾的能力,创新发展为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能力,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与时俱进。这表现为,创新突破生产力基本要素框架。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越好,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就越强。随着时代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良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其稀缺性、归属性、可交易性等特性,直接参与生产过程,逐渐成为继技术、数据之后的新型生产要素。同时,它们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引领倒逼商品生产技术迭代、工艺更新、设备升级、流程优化,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源泉。也表现为,创新发展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并强调“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绿色生产力是绿色化低碳化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体现了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这一先进质态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为引领,注重改变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发展模式,体现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变革,蕴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还表现为,创新深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人们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协作关系、经济关系或社会关系。发展绿色生产力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绿色”生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调“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这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着力打通束缚绿色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推动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绿色生产力顺畅流动。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发展的动力、发展的规律、发展的路径,同时指出了发展的辩证性和全面性,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破坏了社会公平性、可持续性,特别是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社会应“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物质生产,要求人类以“联合生产者”的身份,“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这里讲的“物质变换”,其实指的就是生产和发展,其基础前提是“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从而节约地利用自然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阐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不是矛盾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明确“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就是生态环境”,拓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视野。在传统发展模式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两难”的矛盾,但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路径,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可以达到辩证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一方面,保护生态、保护青山绿水,就是一种发展。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期间就提出,“环境就是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GDP”。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的发展,高水平保护本身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生态环境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提升环境治理标准,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关、守好底线。另一方面,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生态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也必然在发展中解决。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高水平保护提供不可或缺的财政、科技、市场等支持,推动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高水平保护。实践证明,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只有保护好绿水青山、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推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摒弃西方现代化奉行的以掠夺和占有自然资源实现资本无限增殖的发展逻辑,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当代中国新的话语和理念的具体表达。
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推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按照马克思所讲,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当今世界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也主要是欧美国家和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给人们一种错觉,似乎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文明。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大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生态环境恶性破坏的阶段,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笃信这是一条不可避免的现代化之路。
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期间指出:“西方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的基础上的;当大多数人都要像少数富裕人那样生活,人类文明就将崩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要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永续发展,走欧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难以为继、走不通的。新时代以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在实现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同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这些伟大实践有力证明,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与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自然禀赋关系紧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有益借鉴和道路参考。
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的生态观,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从工业文明开始到现在仅三百多年,人类社会巨大的生产力创造了少数发达国家的西方式现代化,但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生物的延续。一些西方国家意识到本国污染严重的问题后,便将污染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些发达经济体不严格履行减排责任和资金、技术支持等承诺,都是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独特生态观,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这不仅注重同步推进我国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关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倡议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主动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新图景。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辩证批判地看待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的核心观点。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历史的演进有其自有规律,总是以不同的形式重现,一切先进文化都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人民群众长远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优秀成果,是推动解决当代矛盾问题的精神动力。只有批判地、发展地看待传统文化,才能清晰地分辨所处的历史方位,形成实践和认识的基本立场,进而以科学的价值观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体现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相互契合、相互成就的良性互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就是一种生态文化,其核心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理念。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期间,就非常重视生态文化建设,坚持把弘扬生态文化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指出“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在全社会确立起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强调“使生态文化真正成为一种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共同推崇的价值观念”。这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同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彰显“第二个结合”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精髓,与马克思主义尊重自然规律的观点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二者的契合点,进一步深化总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变化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基因,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也让经由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充实的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展现出新的文化生命,展现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此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大使命。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理论内涵,激活其生命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打造易于现代社会接受的生态文化产品,引导全社会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自觉自愿的思想和行动。创新性发展就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对其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构建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持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上的科学运用。这一重要理念蕴涵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等鲜活理论品格,必将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参考文献】
①《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人民日报》,2015年3月10日。
②郇庆治:《“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析论》,《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年第8期。
责编/贾娜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