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杂志> 正文

中央八项规定何以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摘  要: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力锻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强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神支撑,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厚根基,营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良好生态。必须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到党的事业各领域,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良性循环,强化党的作风建设与国家治理之间的耦合互动,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和强大动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中央八项规定  作风建设  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立足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必须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融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不断提高我们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保障。

中央八项规定有力锻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党是领导一切的”。[1]中国共产党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力量,其自身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同时,由于一度出现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问题,党内存在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有的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发生动摇,有的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特别是“七个有之”问题,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严重影响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效果,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强烈不满和义愤。

面对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党要管党怎么管?治党从严怎么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抓党的建设要首先从“四风”抓起,抓“四风”要首先把中央八项规定执行好,以此带动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中央政治局带头,自上而下推动,是党中央制定和落实八项规定的一项明确原则,也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重要经验。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为全党树立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夙夜在公、严格自律的崇高风范,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使命担当,让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看到了党中央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锲而不舍抓作风建设的坚强决心。

着力健全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严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坚决杜绝自行其是、各自为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现象,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社会“末梢神经”,使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全党的普遍共识和高度自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刷新吏治,坚决纠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着力解决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的问题,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锻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通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党员、干部从接待应酬、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更加积极,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得到提振,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工作中,干事创业热情得以进一步激发。尤其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应对突发事件、抗击自然灾害等重大任务和大战大考中,各级党组织团结有力,广大党员、干部奋勇争先,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彰显,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

实践证明,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先手棋”,中央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以“小切口”撬动党的建设大变局,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锤炼形成了今天这样一个高度团结、坚强有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不可摧的核心领导力量。

中央八项规定强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神支撑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筑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思想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以及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都以思想教育打头,都将作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健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理论宣传普及工作体系,用鲜活生动的事例、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讲述好党的创新理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我们坚持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意识形态各项工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始终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开展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党和国家事业的制胜法宝。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纪检干部坚持动真碰硬、久久为功,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与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不正之风进行坚决斗争。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开展积极健康批评和自我批评,“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弘扬斗争精神的氛围日益形成,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本领普遍增强。

所有这一切,不仅为改作风转作风破除思想障碍,注入精神动力,而且大大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中央八项规定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厚根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3]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党的作风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我们的事业就能蓬勃发展。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

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因为党和军队的好作风,才有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才有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渡江战役,才有上海市民看到打进上海而露宿街头的解放军战士后深受教育和感动,增强了对共产党和新生人民政权的信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展整风整党运动,纯洁了党的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荡涤了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着力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问题,以优良作风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四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警示全党,如果“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就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4]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敏锐抓住新时代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把纠治“四风”作为重点,大力纠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排查治理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妨害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使人民群众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中感受到切实的变化,以作风建设的新气象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与此同时,我们党着力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和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推广“四下基层”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实践和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密切党群关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激发出人民群众的无穷伟力,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根基。

中央八项规定营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良好生态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综合体现。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持续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通过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带动作风建设满盘皆活,中央八项规定成为改变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

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推动党风政风发生整体性根本转变。自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制定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之后,党中央根据八项规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细化和完善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的具体措施。每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中央纪委全会等重要会议都对作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每年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都要听取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汇报,每次开展党内集中教育都将作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从抓贺年卡、明信片、月饼等小事小节,到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刹住“车轮上的腐败”、整治“会所里的歪风”,从持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到大力度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每年都有新招数,不断释放新信号,推动党风政风发生整体性长远性深刻转变,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营造良好环境,注入强大正能量。

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在党内形成遵规守纪的浓厚氛围。在一严到底纠“四风”的同时,大力培树学习之风、务实之风、清廉之风、俭朴之风,推动党内形成弘扬正气的大气候,使党内新风正气更加充盈。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坚决斩断由风及腐的链条。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肃纪反腐,及时发现和查处党风党纪方面的问题,让歪风邪气无以遁形。坚持激浊和扬清并举,坚决防范和查处“七个有之”问题,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破潜规则,立明规矩,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发展。

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推动形成正气充盈的社会生态。社会支持系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我们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结合起来,推动党员、干部带头自觉抵制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侵蚀,带头践行新风正气,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为全社会树立了移风易俗新标杆。从光盘行动到垃圾分类,从文明旅游到文明交通,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让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成为主流价值观,厉行节约、绿色低碳成为社会新时尚,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现象逐渐减少,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得到根本扭转,违规吃喝、奢靡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社风民风明显改变,向上向善、正气充盈的社会生态正在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5]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运用系统观念、辩证思维、治理理念,管党治党建设党,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新时代党的建设各方面,使作风建设随着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推进而同步深化。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到党的事业各领域,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良性循环。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强化党的作风建设与国家治理之间的耦合互动,不断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与不竭动力。

【本文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徐敏,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释略

责编:周素丽/美编:石 玉

责任编辑:孟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