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用好“开门教育”这把“金钥匙”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风建设,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它连着民心,系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开门教育”恰如一把“金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群众心扉的大门,让作风建设在人民的监督与评判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广开言路,俯身倾听“民声”。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些作风顽疾,群众感受最深、看得最清。用好“开门教育”,首要就是拆掉那堵无形的“隔心墙”,真心诚意请群众发声。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机关大院,放下“官架子”,扑下身子到田间地头、车间班组、社区小巷去。不妨多开开“板凳会”“恳谈会”,不设框框、不限范围,让乡亲们把“堵心事”“烦心事”痛痛快快倒出来;用好政务APP、公众号等线上平台,设立“作风意见箱”,让群众随时随地能提意见。群众的“逆耳之言”,往往藏着真知灼见。我们要耐心听、仔细记,不打断、不辩解,把每一条意见都当作改进工作的“路标”,从群众的话语里精准捕捉作风问题的“蛛丝马迹”,为整改找准靶心。

真抓实干,用力破解“民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门教育”成效如何,关键看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而不是写了多厚的报告。要把从群众那里收集的“问题清单”,变成沉甸甸的“任务书”和“责任状”,拿出“钉钉子”的劲头,一件一件抓落实。群众抱怨办事难、跑腿多?那就动真格优化流程,推行“一窗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基层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还是难办”?那就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对推诿拖拉的严肃问责。教育、医疗、养老这些揪心事、烦心事?更要沉到一线摸实情,拿出管用的办法,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要知道,群众心里有杆秤。只有把桩桩件件关乎切身利益的事办实办好,让大家真切感受到身边风气在变好、办事更方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才能在基层扎下根、长出叶。

开门纳谏,诚心接受“民评”。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群众监督,是确保作风建设不走过场、常态长效的根本保障。党员干部要常怀“赶考”之心,主动把自己摆在“阳光”下。要建好信息公开机制,定期通过网站、公开栏等,晒一晒学习教育进展、问题整改清单和成效,让群众心里明明白白;畅通监督渠道,专线、邮箱、举报平台都要真畅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快查快办、及时回应;更要请群众当“阅卷人”,引入满意度评价,把群众打分作为干部考评的重要依据。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敢于“回炉”“补课”,绝不能敷衍过关。在这样敞开门、真接受的互动中,不断打磨作风、提升服务,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民心、汇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坚持“开门教育”,让群众全程参与进来、评判起来,我们定能用优良作风作笔,以实干担当为墨,在新时代的画卷上,共同书写党和人民心连心、同奋斗的动人篇章,奏响作风建设常抓不懈的时代强音!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