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焦煤印发《关于聚焦提升成本、科技、市场三个竞争力加快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将提升三个竞争力确立为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实施路径和核心任务。山西焦煤汾西矿业曙光煤矿以此为行动纲领,深度融合经营管控与三个竞争力提升要求,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在降本增效、科技创新、市场应对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严控成本支出,筑牢成本竞争力基石
成本竞争力是矿井生存发展的底气。曙光煤矿从点滴节约与结构优化双维度发力,实现全链条成本精控。日常成本管控中,物资运输采取合并运输与议价下调模式,6月减少2车次,节省3494.1元,上半年累计节约运费1.71万元;矿井水及生活污水处理由委外转自主运营,每月节约9.69万元,上半年累计节约38.76万元;规范使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专户,累计节约成本575万元;暂缓非必要工程并严控审批,上半年未发生相关费用;减少6名劳务派遣用工,上半年节约13.09万元,实现人岗匹配精准化。
资金及非生产费用管理成效显著:偿还4亿元内部银行贷款,直接节约财务费用224万元,优化财务结构;委外业务立项设置必要性、预算合理性、替代方案三道关卡,上半年47项中暂缓9项,其余38项通过对标寻源询价节约66.24万元,压降10.38%;培训费用聚焦刚性需求,上半年支出8.81万元,较2024年同期26.02万元压减17.21万元,实现培训有实效、费用不浪费。
聚焦精准研发,提升科技竞争力效能
科技竞争力提升,曙光煤矿确立向创新要效益的实践内涵,核心在于建立以效益产出为标尺的全流程管控体系。针对以往研发项目投入与回报失衡问题,构建前端精细筛选、中端动态管控、后端效益评估闭环机制:立项阶段,技术、财务、生产部门联合评审,重点核查项目降本增效贡献,对仅追求技术突破而无明确经济效益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实施中,每周跟踪进度与资金,对比计划与实际效益偏差及时调整方案,避免资源浪费。
该机制落地带来研发投入精准瘦身,全年委外研发预算由2342.19万元压减至504.8万元,降幅78.45%。保留项目聚焦洗选效率提升、设备能耗降低等关键环节,优化洗煤工艺研发,直接推动6月精煤产量超额完成,印证每一分研发投入均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使科技创新成为降本增效加速器。
应对市场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韧性
面对市场波动,曙光煤矿通过内部挖潜与外部协同提升市场适应能力。材料采购环节,开展12次库房检查盘活积压物资30.03万元,内部调剂复用节约18.3万元,废旧物资回收复用37.15万元,减少外部采购依赖;积极应对材料价格波动,计划优化生产工艺从源头降低材料消耗。
能源成本控制方面,针对电费超支,关闭空气能机组及热风炉,协调电价由0.73元/度降至0.58元/度,利用电价波动实施错峰生产,高峰期停机检修、低峰期开机生产,降低用电成本。与运输单位、供应商协商议价,下调运输费用、优化采购价格,争取市场优势,增强成本管控主动性。
曙光煤矿以实施方案为指引,将提升三个竞争力融入生产经营全流程,探索不仅践行“经营管控也是技术革新”的理念,更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煤矿高质量发展路径。从成本管控的颗粒度精细,到科技研发的靶向突破,再到市场应对的韧性升级,用系统性变革证明管理创新与技术革新同样具有生产力价值,既是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破局之道,更是矿井永葆生命力的核心密码。(中共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曙光煤矿党委宣传部 黄雪敏 闫建伟 梁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