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大思政课”落地见效,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赤帜绍兴映初心”实践团于2025年7月26日至28日赴浙江绍兴开展“足迹的力量·小红马青春行”主题暑期研学活动,在实地走访与深入调研中重温革命记忆,汲取前行力量。
重温初心,从先贤故居感悟信仰之光
7月26日下午,实践团首先走进秋瑾故居,近距离感受这位巾帼英雄“以命赴义”的铮铮风骨。展厅中,秋瑾的诗词手迹与革命事迹交相辉映,一幅幅展板仿佛在诉说那段血与火的革命历史,使团员们深刻感受到“为国为民”的精神力量。随后,大家前往周恩来故居,学习这位伟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初心誓言,深切体悟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与责任担当。
人文浙东,与北京高校共探文化力量
7月27日,实践团与中国人民大学实践队携手参观浙东博物馆,通过馆内丰富的实物与影像资料,深入了解绍兴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脉络。在鲁迅故里,团员们徜徉于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之间,阅读先生的生平与作品,感受他“以笔为戈”的民族担当。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鲁迅不畏强权、敢于呐喊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承担青年之责。
枫桥实践,走进基层社会治理现场课堂
7月28日,实践团前往诸暨市枫桥镇,探寻“枫桥经验”的历史根源与当代价值。在枫桥经验陈列馆,同学们全面了解这一源于群众、服务群众的基层治理创新模式;在枫源村,大家通过实地访谈了解枫桥经验落地后村庄治理与社会风貌的变化。一位村民动情地说:“现在村里事不用出村就能解决,心里踏实多了。”这句话让同学们真切体会到“矛盾不上交”的深远意义。
随后,实践团与中国人民大学实践队共同前往枫桥经验研究院,参与了一场富有深度的座谈会。会上,研究院院长丁光飞以“枫桥经验的历史渊源与实践应用”为题开展专题讲座,为在场师生系统梳理了这一基层治理智慧的发展脉络与现实价值。在交流互动中,马俊同学向丁老师请教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好枫桥经验,深化了对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的理解与思考。
枫桥小镇行走课堂,理论宣讲汇青春
行程尾声,实践团深入枫桥小镇的街巷深处,踏访“枫源村便民服务站”“枫源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基层治理单元。与村民亲切攀谈,话题从日常起居的点滴变化到政策扶持带来的切实感受,从邻里矛盾的巧妙调解延伸到村庄环境的显著改善,触角遍及基层治理的各个角落。队员们专注倾听这些来自一线的鲜活故事,细致观察社会治理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与乡土发展相互交融、协同向前——便民服务站的贴心举措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党群服务中心的高效组织协调让资源更集中、利用更充分,这些细微之处的进步,都化作了乡村治理向上向好的坚实底气。
结语:让青春在行走中生根发芽
此次“足迹的力量”主题研学不仅是一场追寻红色足迹的实地之旅,更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洗礼。从秋瑾的热血牺牲,到周恩来的为民情怀,从鲁迅的呐喊觉醒,到枫桥的基层智慧,青年学子们在行走中感受信仰,在调研中触摸时代脉搏,进一步坚定了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的决心。
足迹所至,初心不改;青春所行,信仰生光。新时代青年,正以赤子之心,将个人梦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在脚踏实地中书写奋斗的篇章。(何溪源 蔡增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