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多次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并对“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征程,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和提质增效,指明了方向。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小企业作为富有创新活力与市场韧性的微观主体,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与广阔的成长空间,成为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潜能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成为稳定我国经济大盘的关键力量。2024年,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4.33万亿元,占我国外贸总值的大半壁江山,达到55.5%,连续6年稳居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阵营。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一方面,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国约70%的技术创新成果,在孕育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探索新模式、创造新场景、推动产业升级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承载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亿万家庭的生计,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是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
遍布千行百业、辐射城乡各地的中小企业,如同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其活力和质效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与韧性水平。中小企业有活力,中国经济就有后劲;中小企业有创造力,科技自立自强就有根基;中小企业有韧性,高质量发展就有坚实保障。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全面促进中小企业提质增效,既是稳住经济基本盘,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的必然要求,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着力点。
近年来,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产业格局深度重构,我国中小企业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潜能与全球竞争力。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持续发力,加快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绿色化和新颖化方向转型。截至2024年,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46万家。其中,超半数的企业深耕产业技术基础领域,深度嵌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
从尖端材料的研发突破、精密零部件的自主制造,到高端装备的系统集成和创新产品的设计定义,中小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成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提升产业韧性的重要支撑。例如,舜宇光学长期深耕光学制造领域,其车载镜头、手机模组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展现出我国中小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阳泉阀门聚焦智能制造与极端工况材料,围绕氢能阀门等“卡脖子”技术持续攻坚,体现出中小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硬核实力。这些企业凭借颠覆性技术创新和较高的市场响应速度,正在迅速崛起,展现出强大的技术突破能力和市场引领潜力,彰显我国中小企业在高技术前沿的关键价值和重要作用。
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这为中小企业行稳致远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方向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修订完善与深入实施,更是构筑起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保障。《“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密集出台,释放出强劲的政策红利,为中小企业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中小企业要牢牢把握时代机遇,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专精特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善于找准创新发展的切入口,聚焦细分赛道和关键环节,加快布局关键零部件、基础软件等领域,力争在原始创新、核心技术突破上取得标志性成果,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技术。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主动融入国家产业强基工程和强链补链延链战略,主动嵌入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优势产业生态体系,成为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配套专家,在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环节上发挥支撑作用,助力提升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韧性水平与安全水平。唯有沿着“专精特新”的路径精耕细作、久久为功,广大中小企业才能从“小而多”走向“精而强”,逐渐成长成为技术过硬、市场领先、品牌突出的“隐形冠军”。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及国内转型升级压力的双重挑战,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历史机遇与时代使命的交汇点。唯有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抓住制度变革窗口,凭借自身敏锐的创新基因、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坚定不移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持续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转型,持续激发创新驱动的原动力,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能在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崭露头角、大有作为。广大中小企业家更要勇担时代重任,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共同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中小企业的应有力量。
【本文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智能管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念灵,对本文亦有重大贡献】
责编:李 懿/美编:石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