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海县始终坚持以新兴产业为支撑、传统产业为保障、未来产业为方向,致力于将绿色能源的潜力,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坚决当好绿色低碳的参与者、推动者、示范者,让绿色成为滨海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抢抓新机遇,以绿色转型开拓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滨海县充分发挥“绿电+冷能”特色资源禀赋,规划建设面积约3平方公里“绿电+冷能”利用示范区,坚持“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布局、“源网荷储用”一体化发展,发力探索绿色低碳转型之路。已规划丰富的海上风电和光伏资源,现有新能源装机容量312.39万千瓦,年上网电量57.84亿千瓦时,其中,风电49.57亿千瓦时、光伏6.48亿千瓦时,区域内输入电量绿电比例达95%以上,全年绿电全时段覆盖率79.8%。同时,围绕全国最大、年周转能力2000万吨LNG能源基地,挖掘深冷、中冷、浅冷资源,建成国内首座LNG冷能交换中心,建设液态空气储能系统、空分系统+绿电制氢系统+CCUS系统等为核心的冷能利用项目,不断丰富“绿电+冷能”应用场景,着力打造全球一流的LNG冷能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增添新动能,以多式联运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作为盐城港“一港四区”的重要增长极,滨海正全力推动“港口+物流+海上贸易”同步发展,提升海洋交通运输业能级。提速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20万吨级航道、北疏港航道“四改三”等航运项目,加快建设滨淮高速等道路交通工程,以滨海港铁路支线年内开通为契机,争取开通中欧班列,助力全市实现铁路与海港无缝对接。筹备建设综合保税区,逐步形成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保税物流网络体系。打造临港产业集聚的核心基础平台——中海油盐城“绿能港”,高效承接淮河流域腹地物资运输及物流服务功能,加速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的集聚发展,对于国家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加快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和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绘就新蓝图,以绿色产业作出高质量发展新贡献
滨海县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大绿能、大物流、大空间、大产业优势,锚定“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设施低碳化、管理智慧化、认证国际化”发展方向,按照“企业节能低碳+系统集成降碳+用能零碳替代”思路,创新以“绿电+冷能”为特色的零碳产业园建设路径,“三位一体”推进零碳产业园、“绿电+冷能”利用示范区和零碳工厂建设,积极探索以‘绿电+冷能’为特色、由企业向园区拓展的零碳产业园建设模式,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含“绿”量,在打造“绿色能源之城”路上勇毅前行。
(作者系滨海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刘德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