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露头就打”的决心纠治“四风”,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成效显著。但此类问题如同野草,稍有松懈便会反弹回潮。近期中央通报多起违规吃喝典型案例,凸显整治“舌尖上的腐败”、狠刹违规吃喝之风决不能手软,决不能松弦。必须从思想根源破除错误认识,以实际行动校准行为标尺,以制度铁笼扎紧权力边界,深挖病灶、标本兼治,方能实现作风建设长效化。
打破“杯中之惑”。“堤窥蚁孔,气泄针芒。”酒杯里的腐败往往与“圈子文化”“山头主义”深度缠绕,让权力的清泉在无形中受到污染。党员干部要以党纪为镜,坚决同“小事小节论”“行业特殊论”“影响发展论”等错误思想做斗争,所谓“人情往来”,实则是权力寻租的温床;所谓“行业特殊”,本质是特权思想的伪装;借违规吃喝维系的“发展繁荣”,本质是饮鸩止渴的畸形生态。党员干部要时刻自省自重,将餐桌上的“小节”视为政治上的“大考”,以高度的政治警觉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以“酒杯不深淹死人”的清醒,扎牢信念藩篱,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明晰“餐桌界限”。推杯换盏间,“酒杯”往往是“诱饵”。党员干部要高擎制度明灯,明晰公私分界的坐标。将“工作餐不上酒水”作为铁律,深刻理解、严格执行各项关于公务接待、商务交往、社会活动中的餐饮纪律,清楚知道哪些饭局能去、哪些宴请该拒,在人情围猎中筑牢“防火墙”。要把握“亲、清”政商关系,在与管理服务对象交往时,既展现服务温度,又守住交往尺度,在排忧解难时全力以赴,面对宴请、馈赠邀约时则须凛然拒绝,在“亲”“清”二字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真正实现界限之内携手共进、红线之外寸步不让。
高悬“舌尖之剑”。违规吃喝屡禁难绝,根源在于监督存在 “盲区”、问责缺乏 “锐度”。党员干部要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血脉,不折不扣执行重大事项报告、礼品登记上交、外出活动报备等制度。重点强化“八小时外”、私人聚会、异地出差等监督薄弱环节的自我约束。要构建“全时段、全领域”监督网络,运用大数据比对公务消费记录,畅通群众举报渠道,让隐蔽在私人会所、企业食堂的违规聚餐无所遁形。对顶风违纪者,要深挖背后利益链条,斩断“吃请——办事”的腐败闭环,坚决执行“一案双查”,倒逼主体责任落实。通过 “查处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组合拳,形成“不敢吃”的高压态势,推动作风建设从“抓节点”迈向“常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