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党建 > 正文

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

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让这股“红色力量”在奔波中找到归属、在奋斗中发挥作用,直接关系党的执政根基。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关键在用真心筑“家”、用服务聚力,让他们在“有家”的归属感中实现“有为”的价值感。

织密组织网络,“筑巢安家”强根基。对流动党员管理而言,摸清底数、建强阵地是夯实工作的根本。要构建立体化摸排机制,通过“线上数据筛+线下网格找”联动公安、企业等力量,动态更新信息库,精准标注职业特长、服务意向等信息,做到“流入即发现、入职即纳管”。要搭建“三级联动”服务矩阵,以镇级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企业“乡音工作室”为支点、村社党群服务中心为兜底,打造集报到、学习、服务于一体的“流动党员之家”,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乡情活动,让党员在异地他乡感受“家”的温馨。要健全动态管理机制,与流出地党组织定期沟通,实时掌握流动轨迹,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生活帮扶,实现从“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让组织始终在身边。

创新教育引领,“暖心赋能”聚合力。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既要解思想之惑,更要暖人心之需。要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体系,线上依托“云端课堂”定制政策法规、职业技能等课程,让“日常教育不断线”,线下结合红色资源、“共富工坊”开展现场教学,借传统节日组织乡情活动,让教育“重要节点有温度”。要深化跨域协作机制,与流出地签订“双向共管协议”,通过“流动党员驿站”解决异地学习、子女入学等难题,实现“风筝不断线”。要坚持“教育+服务”双轮驱动,既抓思想提升,更解“急难愁盼”,协调医疗保障、业务跨区办理等事项,让教育管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让党员思想“不掉队”、情感“不疏远”。

搭建实践平台,“实干担当”显价值。实践是检验初心的试金石,行动是彰显担当的坐标系,流动党员的价值,要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干中体现。要畅通作用发挥渠道,结合职业特长设网格治理、技术帮扶等岗位,开展“我为驻地献良策”“志愿服务暖人心”等活动,引导党员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中亮身份、作表率。要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挖掘先进典型,通过“最美流动党员”评选、感谢卡激励等方式,让“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得誉”。要实施“雁归工程”,借中秋、国庆等契机召开推介会,吸引流动党员返乡创业、担任乡村运营师,形成“流出有作为、流入有贡献、返乡有担当”的生动局面,让每一名流动党员在奋斗中彰显本色。

流动党员管理没有捷径,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组织温暖送到身边,用真心筑“家”、用服务聚力,才能让流动党员无论身在何方,都能在“家”的怀抱中积极作为,为党的事业注入“红色动能”。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 陆欣瑜)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