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书名:新时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建构及优化路径研究
作者:刘华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8685-8
出版时间:2025年4月
定价:78元
作者简介
刘华,法学博士,《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社科英才,江苏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师。曾先后赴美国北佛罗里达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访学交流。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近些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多项,出版专著2部,参与编著4部。先后在《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学海》《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思想战线》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曾获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社科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江苏省高校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扬州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及荣誉称号。
内容梗概
《新时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建构及化路径研究》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机制的建构及优化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18BKS095)的结项成果,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审定,考核结果为优秀。由国家一级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六章内容,总字数达31万字。
新时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保持正确方向和可持续性,离不开以“改革内外动力的生成、表达、转化”为核心内容的动力机制的完善与优化。新时代持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除了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作为基本遵循外,还需认真考量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在努力克服制约改革的体制机制弊端的同时,努力寻求改革的动力支持,并将动力有效地转化为改革意志和自觉行动,从而更好地去破解改革开放以来历次行政体制改革遗留下来的行政体制机制弊端,并寻求重要领域和关节环节的改革突破,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奠定坚实的行政体制基础。
本专著在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动力理论综述与国际镜鉴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遵循行政系统演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勾勒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机制的特征及当下深化改革面临的动力困境,较为全面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机制演进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动因。以回应新时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及动力困境为价值取向,基于当前改革发展所处内外环境的变迁,阐释新时代行政体制改革动力机制的主要构成,并根据动力反应机制的特点和动力转化保障系统涉及的因素,探析推进动力机制功能优化的实践路径。
小编荐语
该著作按照理论梳理评价、国际比较借鉴、历史演进考察、现实维度探析、反思建构的研究脉络,对构建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改革动力机制理论进行了有益探索,为破解改革开放以来历次行政体制改革遗留下来的体制机制难题、寻求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思想资源。本书的出版面世是作者长期以来对行政体制改革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辛勤耕耘的结果,书中的思想和观点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开拓性,是全面探索新时代行政体制改革动力问题的一次成功尝试,值得我们学习和关注。
——摘自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家领军人才、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振为本书所著的《书评》
以崭新视角研究新时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力作
——评刘华教授《新时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建构及优化路径研究》
作者: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张振
新时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障。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新发展阶段,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仍然是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其根本目标是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及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证。新时代新征程在党的领导下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既要遵循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这一基本目标,也要突出关注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外动力问题,只有汇聚起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外动力并使之有效转化为政府的改革意志和自觉行动,才能确保行政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与可持续性。因此,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理应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近期认真阅读了扬州大学刘华教授独著的《新时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建构及优化路径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25年出版)一书,作者长期深耕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领域,十年一剑,著作是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是一部深入剖析新时代行政体制改革动力问题的学术力作,为学界同行研究观察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通观全书,深感这是一部从动力机制视角研究新时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学术创新力作。
第一,选题新颖、视角独特。行政体制改革是行政学研究不言而喻的核心领域,而动力问题又是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中的关键内容。但是,有关行政体制改革动力的研究长期以来被学术界忽视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数量方面屈指可数、在质量方面乏善可陈,系统讨论动力问题的文章、著作等寥寥无几。作者独具慧眼,选取动力维度这样一个至关重要却极其容易被忽略的变量作为切入口,管窥新时代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实效。从这个角度而言,本书既有拾遗补缺之效,又有抛砖引玉之功。该著作不仅对学术界已有的、有限的成果进行整合,而且更进一步地构建出新时代行政体制改革动力的分析框架,使研究日臻完善。
第二,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全书30余万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作者创新性地提出诸多有见地的观点。其一,以构建中国特色行政体制改革动力机制为目标,从理论基础、国际比较、历史考察、现实分析、理论建构及实践优化等层面,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新时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机制建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一定意义上,这是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领域中行政体制改革动力学碎片化与分散化研究的系统性重塑的探索;其二,关于行政体制改革动力学的理论演化及实践发展的国际比较分析,尽管是一个较为初步的探讨,但对于客观认识行政体制改革动力的来源及其如何有效转化为改革行动与改革意志,提供了宽广的参照视域,为观察与思考中国特色行政体制改革动力问题提供了理性借鉴与参考;其三,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机制演进的历史考察、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动力困境的分析,较为深入地阐释了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动力机制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既梳理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又透视了其背后的动力及相关的制度变革问题;其四,从动力结构、动力转化机制及动力转化机制的支撑系统三个层面展开而构建的新时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的研究,以及新时代中国行政体制体制改革动力模式转换及动力机制的优化路径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关照,有力地推动了中行政体制改革动力学的中国特色的开拓。
第三,问题导向,方法得当。全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组织行为学、行政生态学、新制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透视新时代行政体制改革动力机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鲜明体现出作者以理论关照现实、以现实完善理论的务实态度,也使得著作本身在内容上能回应现实、在理论上能自圆其说、在逻辑上能高度自洽,呈现出理论性、时代性、本土化和实践性有机统一的特质。
新时代新征程,从更高历史起点谋划和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关注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及动力机制问题,这是保证行政体制改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更好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前置条件。而本书按照理论梳理评价、国际比较借鉴、历史演进考察、现实维度探析、反思建构的研究脉络,对构建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改革动力机制理论进行了有益探索,为破解改革开放以来历次行政体制改革遗留下来的体制机制难题、寻求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思想资源。本书的出版面世是作者长期以来对行政体制改革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辛勤耕耘的结果,书中的思想和观点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开拓性,是全面探索新时代行政体制改革动力问题的一次成功尝试,值得学界同行学习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