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龙泉驿区深入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行动,聚焦模式创新、资源整合、平台共建、治理同行、文化互融,全面推进组织联建、产业联动、人才联育、社区联治、品牌联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聚力结对共建模式创新,探索组织联建新路径。立足全区各街镇、村(社区)区位特点、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科学匹配结对对象,创新“四维抱团”模式:实施跨镇抱团5对、强强抱团24对、跨村抱团4对、跨区抱团2对,推动70个基层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通过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结对书记月谈机制、落实导师帮带和跟班学习,推动党建工作同研究、党建资源同分享、党建活动同开展、党建经验同交流,汇聚基层党组织破解难题、提质产业、提升治理的同向合力。
聚力优势资源整合互补,推动产业联动新发展。全面梳理土地、技术、渠道、文旅等优势资源,形成157条供给清单;聚焦销售难、成本高、转型慢等痛点,形成46条需求清单。结对单位对照两张清单精准对接,共同谋划果树认养、销售代卖、空间共享、亲子研学等项目200余个,联合促成蓉港青年创业港、城投85亩等洪河—青龙湖片区项目5个。针对农产品出村难、消费力下乡难问题,探索推广土特产专线直送、社区订单团购、主题展销等模式,构建全链条、全场景产销体系。2024年以来,40余个城市小区上线结对村农产品订单团购服务,全区产销结对销售特色产品8000余单,助农增收60万元。
聚力赋能平台共建共营,打造人才联育新高地。聚焦年轻干部培训眼界窄、实践少等短板,建立导师帮带和双向锻炼制度,组织优秀村(社区)书记、驻村干部一对一帮带年轻干部,开展互访互学、跟班锻炼,围绕乡村规划、农业技术、电商运营、基层治理开设田间课堂、企业实训,覆盖“两委”干部及后备力量1000余人。着眼人才培育专业性与实践性,结对单位梳理教学资源与人才需求,整合闲置土地,共建天平村蔬菜产学研基地、桃花驿等实践基地10个,共享睦邻夜校、智慧服务平台等党员教育资源,打造桃种植、非遗手作、桃胶加工等精品课程。
聚力治理能力结对提升,提质社区联治新服务。瞄准城乡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推广跨区网格联动、党员服务联动、民生实事联办模式,组织结对书记领办民生项目60余个,联合组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队伍,帮助困难群体解决难题。聚焦民生保障、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建立互访互学、联合执法、跨区调解机制,开展背街小巷整治、信托物业等经验互学,提升区域协同治理水平。
聚力文化基因互融共生,做优文化联创新品牌。聚焦城乡文化阵地割裂、资源流通受限等问题,推动结对单位共办活动、共享资源、互开阵地,开展乡村露营、田园音乐节50余场,20余家城市文体机构进村下乡,弘陶书院、土门水驿、乡愁馆、家风祠堂等100余处阵地全面共享。深挖特色文化,构建符号赋能、场景共建、元素串联的品牌体系,推出非遗草编水蜜桃礼盒、桃花主题文创,共建非遗手作豆腐馆,打造露营青龙湖、竞速古驿道、龙泉山日出等精品线路,推动特色文化融合发展。(成都市龙泉驿区委组织部 王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