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文史 > 正文

【红色记忆·抗战印记】从金寨出发: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立足新时代,我们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筑牢精神根脉。

近日,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抗战精神在安徽”实践队走进六安市金寨县,在探访革命遗址、寻访红色故事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现实启示与安徽抗战的历史贡献,开展了一场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之旅。

红色金寨:浓缩中国抗战缩影的革命沃土

金寨,位于大别山腹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抗战时期,金寨涌现出以皮定均、徐海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将领与基层英雄。“抗战精神在安徽”实践队员在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前举行默哀仪式,缅怀抗战英烈。随后,在纪念园相关负责人詹峰的带领下,队员们先后参观了金寨革命历史纪念馆、大别山红色电影展览馆,实地探访抗战史迹,沉浸式学习先辈事迹。

在红色电影展览馆中,负责人毛长玲女士向队员们讲述了电影《风雪大别山》的拍摄故事。影片真实还原了抗战时期大别山根据地的艰苦环境和新四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场景,许多故事就来自于金寨的百姓与战士。“这些不是演出来的故事,而是真正发生在我们祖辈身上的血与泪。”毛女士动情地说。

皖地烽烟:安徽抗战贡献不可或缺

抗战时期,安徽作为敌后战场,承担着联通华中、策应华北的战略要地的使命。“皖南事变”中,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等不幸遇难。《泾县抗战资料汇编》记载,当地百姓自发掩护幸存部队,将被围困官兵安全转移,这是军民鱼水情的真实写照。皖北地区的抗战同样不容忽视。据《宿州抗战简史》记载,当地曾组建“大刀队”“义勇团”,协助八路军截击日军运输线、伏击日伪巡逻队,保障了豫皖苏边区根据地的稳定发展。段云飞、张子清、吴亚鲁等抗战英雄的英名至今仍被铭记。

这些真实的史料与人物,不仅是安徽抗战史的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抗战全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抗战精神的价值,也正是在这些普通人民的鲜血与信仰中铸就。

红旗不倒大别山:金寨是安徽抗战精神的重要坐标

抗战时期,金寨作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是全国著名的红色热土、敌后抗战的重要阵地。它不仅地处豫鄂皖交界的战略要冲,更是联通中原、策应华东的重要节点。据《安徽省抗日战争志》记载,1938年后,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第四支队将金寨作为皖西抗战的前沿指挥所,组建了多个游击大队,深入敌后展开破袭战和群众动员,成功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抗日根据地。

在金寨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实践队员们瞻仰了数千名英烈的姓名墙,驻足凝视于“将军楼”前。“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血与火的历史。金寨不是一个普通的山城,它是一座写满牺牲与信仰的丰碑。”从官方史料到民间记忆,从将军传奇到普通人家,金寨以其地理、战略、民众基础等多重因素,成为安徽抗战精神最鲜明、最集中、最厚重的区域样本。实践队通过脚步丈量、心灵感知,切实体会到金寨不是远离现实的历史名词,而是一座活着的抗战课堂、一片流淌着信仰与牺牲的热土。

抗战精神正是在这种“军民一体、信念不倒、敌后鏖战”的历史背景中诞生,也在今天一代代青年的追寻与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青年接力:从“走近历史”到“点燃信仰”的奋进之路

抗战精神的薪火相传,不只是留在展馆、课本和讲解词里,更需要由青年亲手接过、亲身感悟、亲历实践。在“抗战精神在安徽”实践队的金寨调研中,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历史深度,用对话连接精神高度,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信仰接力。“比起课堂上背诵历史事件,这一次我觉得自己是‘走进了历史’。”实践队员在走出金寨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后这样说道。在革命旧址前静默驻足,在烈士纪念墙前轻声读名,一幕幕实景与真实记忆深深触动着年轻一代的心灵。

这场红色之行让青年人意识到,信仰是可以代际传递的,精神是可以跨越时空接续的。开始主动思考:如何让更多同龄人也能感受到这种沉甸甸的历史力量?如何将“感动”转化为“行动”?在这一轮轮接续前行中,青年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信仰的践行者,是精神的续写者。他们在追寻历史的路上点燃信仰的火种,也在新时代的实践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家国担当。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深度融合:让红色资源成为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信仰高地

红色,是江淮大地的底色。作为红色资源大省,安徽历史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厚,革命精神淳厚。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是生动的课堂;每一件红色文物,都是精神的标识;每一位英雄人物,都是浩瀚夜空的星辰。

从金寨山林到泾县云岭,从抗战烈士的无畏牺牲到新时代青年的脚步丈量,80年未曾中断的,是一以贯之的信仰血脉与人民意志。唯有不忘来路、勇担使命,唯有精准把握和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铭记安徽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安徽党史工作和思政课建设取得更大成绩,才能真正回答好“历史属于谁、未来走向哪”的时代之问。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战胜磨难挑战中浴火重生的鲜明精神标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需要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从金寨出发,一场场青年与历史的“双向奔赴”正在继续。相信在越来越多青年力量参与下,伟大抗战精神将跨越时代、照耀未来!(作者:韦子平、钱前、余天阳,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基金项目:安徽工业大学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抗战精神在安徽”实践队】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