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沪晋同心育人才 红色沃土写新篇

——上海交通大学学子赴山西省神池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七月的神池,山峦叠翠,生机盎然。7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山西实践团的学子们踏上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乡村全面振兴活力的黄土地,把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开展了一场深度融入乡土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智慧服务乡村发展,在神池县留下了一行行青春足迹。

追寻红色根脉  汲取奋进力量

实践团首站走进神池县毛主席路居纪念馆,聆听革命故事、瞻仰历史文物、重温峥嵘岁月,深刻感受到革命老区深厚的红色底蕴和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随后,他们前往义井镇八路军一二〇师指挥部旧址,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往事,把大家带回到那烽火连天的年代,为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与奋斗精神所震撼。“这不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和灵魂叩问。”团员们感慨道。革命老区的红色底蕴与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交相辉映,让“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更具分量。

脚步丈量乡土  倾听民声所盼

学子们走进永祥山村、小辛庄村、富康村和店儿上村,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村民围坐交流,详细了解家庭收支、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情况。交谈中,大家真切感受到,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多方共同努力下,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得到切实改善。这场田野调查让乡村全面振兴的课题变得立体鲜活,也让学子们对乡村发展有了更深理解。

在荣庄子村,学子们见证了“农文旅融合”的乡村蝶变。荣庄子·星河里于2023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已形成特色民宿、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田园体验、露营基地、研学课堂六大板块共17种业态。

学子们还走进义井镇小学,捐赠人体模型、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教学设备,并带来一堂充满童趣的科普启蒙课,手把手教孩子们操作器材。校长表示,这批器材将融入秋季课程,为提升乡村科学教育“造血”能力助力。

在神池县职业中学,学子们看到文化传承与技能培养相交融的生动场景:无人机训练、剪纸活动、面食文化表演等,展现了职业教育对接地方特色、服务产业发展的路径,也让大家看到了职业教育在传承文脉、促进就业上的巨大潜力。

触摸乡村脉搏  感知振兴活力

学子们聚焦乡村特色产业,走进义井镇的代表性企业。在海子园醋业有限公司,大家跟随工作人员深入醋窖,观摩老陈醋的完整制作流程,聆听技艺传承故事。在虎鼻老酒厂,大家了解以本地优质高粱为魂的传统酿酒工艺,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时间的味道与匠人智慧。在小辛庄村榨油厂和富康村箱包厂,学子们与企业负责人、一线工人围坐交流,围绕生产销售、市场拓展瓶颈、技术升级需求、未来发展规划,结合自身专业积极建言献策。

带着对传统工艺的深度感知,实践团随后探访神池县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亲眼看到胡麻油、沙棘汁、炉鏊月饼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间走出大山,切实感受到流量经济正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新动能,也为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需求对接提供了切入点。傍晚,实践团成员在义井镇特色窑洞民宿开启乡村电商直播带货,热情推介神池农产品,讲解选料、工艺、营养价值和文化内涵,为特色农产品注入青春新动能。

深化校地合作  共育未来之才

7月18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义井镇社会实践基地”座谈会暨揭牌仪式在义井镇政府举行,县委组织部、义井镇党委和政府、团县委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座谈会上,乡镇负责同志介绍义井镇的区位优势、产业蓝图与乡村全面振兴实践,期盼高校智慧持续注入。实践团带队老师回溯上海交通大学育人传统,阐述此行的目标,并对地方党政部门的鼎力支持深表谢忱。选调生代表以亲身经历分享了“从象牙塔到黄土地”的蜕变与收获,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扎根基层的鲜活样本。双方围绕深化人才培养、项目对接、智力共享等议题深入交流。本次座谈交流开启了校地合作长效化的新篇章,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搭建了坚实平台。

此次神池之行,是上海交大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实践团成员一致表示,将始终铭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精神,持续关注神池发展,积极宣传神池故事,努力将所见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实际行动,为谱写乡村发展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共青团山西省委选调生、神池县义井镇永祥山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郭奕彤)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