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盛唐晨曦映晋祠飞檐,《贞珉镌德——唐代郭氏忠孝廉义文化展》在千年古园徐徐启幕。展览以首次公开的《郭公庙碑》为坐标,溯源忠孝廉义精神,探寻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基因。
核心展品《郭公庙碑》现存十四方青石楷体阴刻碑,规制完整、保存完好、书法精妙,堪称唐代碑刻典范,承载厚重历史与文化价值。展览以此为轴,构建三大维度:首章从遗存切入,解析碑体形制、纹饰演变与刻工技法,结合门阀制度研究,勾勒郭氏自北朝至盛唐的世系脉络;次章聚焦郭子仪等精英,以碑文所载军功政略为线,展现其在安史之乱等关口捍卫家国的忠烈风骨;末章深挖碑阴家训,阐释“孝悌为本、忠廉立身”的治家理念,揭示唐代士族融个体德行、家族荣辱与王朝兴衰于一体的生存智慧。多维解读既还原郭氏三世纪辉煌,更以小见大凸显中华文明“家国同构”的基因,让观众透过斑驳碑刻感受修身齐家治国的价值传承。
晋祠博物馆作为廉吏文化教育基地,已构建系统廉政文化矩阵。《山西古代廉吏陈列展》呈现战国至晚清九位山西籍或曾任职晋地的廉吏事迹,如灯塔照亮廉洁之路;《高行清粹——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展》详述其“天理良心”准则与“不要钱、不怕死”誓言,树立廉洁典范。本次展览丰富廉吏文化维度,以家族视角诠释廉政底蕴。
晋祠博物馆副馆长谢强表示,展览以珍贵碑刻挖掘郭氏忠孝廉义内涵,融家族传承与廉吏文化,为观众奉上文化盛宴。展览让观众既了解郭氏历史,又感受廉政力量与魅力。
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表示,展览是落实“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要实践。太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正深挖文物资源、创新展陈,构建全域博物馆体系。要让每件文物成为文明载体,让博物馆成为文化桥梁,把廉洁文化、家风建设转化为城市发展动力。
晋祠现存碑碣石刻四百四十四通,如史书般记录晋祠历史变迁与文化发展。既有皇室、官吏、百姓营建宗祠的发愿文,也有帝王、文人游览晋祠的诗文墨迹。尤以唐太宗御制御书《晋祠之铭并序》及唐武周《华严经石刻》最为珍贵,既是书法瑰宝,也是研究唐史的重要资料。
展览为公众深度认知郭氏文化与廉政精神搭建沉浸式场域,以“忠孝传家、清节立世”为切入点,为太原打造兼具历史厚度与当代价值的文化名片,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
未来,晋祠博物馆将依托馆藏与学术优势,深耕文脉,策划系列展览,打造文化矩阵。创新展陈与传播形式,让承载文明基因的文物活起来,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动力,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杨润德 梁月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