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深感树立正确历史观的极端重要性。自红船起航,到迈进新时代,引导人民树立正确史观,始终是党不懈的追求。站在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作为党的“神经末梢”“战斗堡垒”,浙江海宁各基层党组织,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厚植、培育并坚决捍卫这一正确历史观的关键责任。
赓续本土记忆,让历史教育深深根植潮乡血脉。基层是直面群众、落实教育的前沿,是筑牢历史认知防线的第一道关隘。首要任务在于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建设和守护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坚决捍卫历史真相,旗帜鲜明抵制与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的混淆侵蚀。要多打造“家门口”的历史课堂,深入挖掘海宁抗战遗存,利用好海宁革命烈士陵园、海宁抗战史展览馆、沈鸿纪念馆、仰山书院、侵华日军许村炮楼等本地展馆和遗迹,精心规划设计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基层参访路线。要推动在村、社区一级开设常态化阵地,展示本地抗战口述史、珍贵档案文献等,使抽象历史具象为触手可及的“海宁故事”;还应多组建“乡土风”的宣讲队伍,选拔培养一批熟悉海宁历史的基层党员、退休教师、乡贤以及抗战亲历者后代,结合本地案例,用地道海宁方言讲述“钱塘怒潮”中的抗争精神与和平代价。
创新潮乡表达,让历史认知润物无声融入日常。宣传教育的力量在于触动灵魂、引发共鸣。面对基层党员群众的认知结构和年龄差异,广大基层党组织要打破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探索构建精准滴灌、浸润灵魂的教育传播新模式。要通过广泛征集促进广泛宣传,基层的党组织要用好媒体力量,加紧走访沟通,在广袤乡村、城市社区通过“寻访一物·讲述一人·记录一事”等活动,广泛征集并整理老物件、老照片、旧书信、口述历史等重要线索,推动一部分私藏档案变成公共历史教育的珍贵资源;要通过节庆活化促进记忆活化,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节点,要适当组织基层党员群众在抗战遗迹举行庄严简朴的公祭或主题纪念活动。在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应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展演以本地抗战人物事迹为原型的情景剧、皮影戏,在文化传承中涵养家国情怀。
锻造潮乡先锋,让党员队伍勇担使命继往开来。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传播真理、捍卫历史的流动旗帜,是组织凝聚群众、引导正确价值导向的关键纽带。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根植于每一位党员个体对历史的清醒认知与传播热忱。支部学习要深植“海宁烙印”,将海宁抗战史作为全市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重要内容,精学《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结合《海宁市志》等本土史料,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救亡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海宁人民的不屈斗争;党员工作要彰显“历史担当”,要将党员在传播正确历史观、驳斥错误言论、参与本土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宣教活动等方面的表现,纳入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和民主评议重要内容,倡导党员在邻里交谈、网格走访中,讲好海宁历史故事。对在传承“潮乡红音”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应予以表彰奖励,以树立鲜明导向。
(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 翁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