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要真正把基层减负工作抓深抓实,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建引领,校准减负增效“指南针”。明确基层减负不是“减责”,而是推动基层治理向更精准、更高效、更务实的方向转型升级。精准识别形式主义积弊,科学界定基层权责边界,系统聚焦实际问题破解,把基层干部的精力重新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主战场”上。强化统筹协调,坚决砍掉不必要的会议、文件、报表和检查考核,确保减负举措真正服务于提升治理效能、巩固执政基础的目标。唯有在党的领导下精准施策,减负才能落地见效、增效才能触及关键,基层党组织才能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党员先锋,锻造实干担当“主力军”。破除束缚党员干部手脚的繁文缛节,让基层干部回归“实干者”本色,更积极主动、更具创造性地干事创业。鼓励党员带头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践行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真正做到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真实民情、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将减负释放的人力、时间资源投身于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环境整治、服务“一老一小”等具体实践中,聚焦实战实效,彰显先锋形象。通过基层减负,让干部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绣花功夫”精耕细作基层治理“责任田”。
制度强基,浚清长效治理“护城河”。要想巩固基层减负成果、根治形式主义问题,必须依靠制度。坚持上下联动,上级机关要率先垂范,坚决摒弃官僚做派,优化政策设计和任务下达机制。畅通基层反馈渠道,让减负的痛点、堵点能及时上传并得到有效回应。严格监督执纪,对加重基层负担的行为,党组织要敢于亮剑、严肃问责,形成有力震慑。唯有筑牢系统化、规范化的制度堤坝,基层减负方能成为常态长效。
要坚决向形式主义开刀,让基层干部真正卸下“重包袱”、焕发“新活力”,让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壮丽图景铺展绽放。(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人民政府 马莲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