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新思想 > 五位一体 > 经济篇 > 正文

构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与关于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地位和作用的认知相比,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全新表述,具有原创性和标识性。在政府与市场配置资源的认知上,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上升至新高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新成果,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自主知识体系。用中国理论和实践来回答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这个市场经济有效运行面临的世界级问题,回答的本身就形成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设计逻辑和执行逻辑。

如何认识“放得活”

“放得活”是指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营造一个公平且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来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就是要通过各种体制机制性改革,通过“放得活”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放得活”主要体现在经营主体、市场准入、营商环境三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改革。

关于经营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发展历史的一次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发生了质的飞跃,并始终有一个共同点,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了以公有制为主体,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并与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匹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天然包含了多种所有制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

关于市场准入。市场准入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前提条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将外资投资管理中使用的负面清单制度引入国内经济治理,这是市场准入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要求。2022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要求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进一步确立了境内投资者与境外投资者的平等地位。2024年8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发布,核心内容是要科学制定市场准入规则,靠制度创新实现从“放得开”走向“放得活”。

关于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统称为营商环境。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从法制法规层面全面塑造营商环境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2019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制度上明确了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目标。党的二十大强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战略,从法律法规层面提出要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深层次优化市场营商环境。

如何认识“管得住”

“管得住”是指在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通过法治力量和制度建设,更好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政府在市场秩序与公平竞争、弥补市场失灵以及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三个方面依法依规做到“管得住”。

关于市场秩序与公平竞争。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公平竞争。2018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首要职责是市场的综合监督管理,同时负责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致力于营造一个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024年8月起施行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为全面清理资质认定等各种显性隐性进入壁垒,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提供了制度保障。202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从基础制度建设、市场设施建设等方面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都强调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促进竞争,促进要素市场自由流动,更好发挥出市场机制的作用。

关于弥补市场失灵。除了垄断导致市场失灵之外,外部性、公共物品以及非对称信息都会带来市场失灵,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特征决定了市场对公共物品供给不足,这都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市场也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劣币驱逐良币、经济欺诈、食品不安全等现象,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一般不能完全自行解决类似问题,需要政府制定法规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市场机制,约束和制止欺诈行为,保证市场的正常良性运转。

关于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金融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更好统筹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关键一招,能防止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循环,造成虚拟经济过度扩张,累积金融风险。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强化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范围,确保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如何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如何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靠的是新方法论和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既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方法。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丰富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内涵。立是目的,破是手段。“先立后破”强调了在通盘谋划下,先进行试点实验,总结规律与经验,然后在更广域的范围内有序推进。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要求经济金融工作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稳是大局和基础,“稳”才能为“进”创造适宜环境。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实现“以进促稳”,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的稳。而“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强调了思想、理念的引领性和规则机制的设计性,确保改革有依据,及时稳步推进,在新规则和机制上实现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稳。

“放得活”怎么放?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经营主体资质、市场准入标准来实现“放”,靠致力于为中外企业提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来实现“活”,做到“放得活”。“管得住”怎么管?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含的公平市场竞争所要求的市场秩序来管,按照弥补市场失灵来管,按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来管。“放得活”“管得住”都需要依法依规行事,强调法治经济,达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新思想新理念引领法律、规则和标准制定则体现了“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强调了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的科学性、重要性和权威性以及坚持守正创新的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因此,坚持新方法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为市场有效运行和高水平管理确立“规矩”,以法治的方式消除主体参与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在有“规矩”的基础上,从市场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上不断推进改革进程。新方法论和新发展理念下的市场是有规有效市场,政府是有规有为政府,通过“规矩”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的、更高水平的结合,从而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构建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总之,坚持新方法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动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根本。“管得住”是“管得好”的前提,依靠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推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快构建,并运行良好。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本质上也是指既“放得活”又“管得好”,这就理顺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理顺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顺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理顺了秩序与活力的关系。因此,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形成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运行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王晋斌、厉妍彤,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