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的工人运动始终是在党的领导和指引下推进的,始终把落实好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作为工会组织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新时代新征程,工会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圳市宝安区总工会发扬创新精神,探索出具有实践价值的基层工会组织形式和工作体系。
关键词:工会 守正创新 工作体系
【中图分类号】D4 【文献标识码】A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总工会在守正创新中增强生机活力,探索出新时代宝安工会模式的“4321”工作体系,即以四步工作机制定向、三重身份定位、两项基本职能定责,一批先行示范工联会发挥“牛鼻子”作用,简称“三定一示范”。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创新工会工作方法
聚焦工会组织政治使命,构建“感知、响应、凝聚、引领”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引领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是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感知、响应、凝聚、引领”工作机制,通过“感知”及时了解职工诉求、积极响应满足职工的需求,团结职工群众,凝聚思想和力量,引领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为新时代宝安工会工作明确总体思路。
聚焦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当好宣传员、组织员、服务员,做职工的娘家人、代言人、引路人。我国的工人运动始终是在党的领导和指引下推进的,始终把落实好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作为工会组织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工会干部职工作为推动工人运动的主要力量,必须清晰自身的职责使命。当好宣传员,要求工会干部及时向广大职工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和中心工作,讲好工会故事;当好组织员,要求工会干部能够将基层工会和职工组织起来;当好服务员,要求工会干部做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桥梁纽带,当广大职工贴心的“娘家人”,让广大职工从思想上认同工会、组织上依靠工会、情感上信赖工会。当好宣传员、组织员、服务员,为新时代宝安工会干部职工明确三重身份定位。
聚焦工会组织基本职责,织密维权和服务“两张网”,不断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促进职工全面发展。”[1]竭诚为职工群体做好维权和服务,既是工会的组织初心、工作重心,也是两项最重要的基本功,体现的是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通过织密维权和服务“两张网”,及时解决职工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及面临的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牢牢掌握住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权益的大方向。
聚焦基层工作痛点堵点,抓住先行示范工会联合会这一“牛鼻子”,让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基层工会离职工近,联系职工直接,服务职工具体,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着千万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宝安区总工会通过成立一批跨社区、跨园区的先行示范工会联合会,派驻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形成团队化专业化工作力量,有效破解长期困扰基层工会的难题,不仅让基层工会建起来,而且让基层工会转起来、活起来,起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作用。
多维赋能提升工会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坚持党的领导,牢记职责使命,增强政治性,提升引领力。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保证。工会组织要始终把政治性摆在第一位,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建立“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队伍、阵地深度融合。工会与组织部门联合开展“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活动,按照行业党组织与行业工会组织同步推进原则,党的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建在哪里,工会组织就建在哪里,形成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有效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
加强工会两支队伍政治能力建设,让引领者先被引领。着力培养工会两支队伍:一支是政治素质过硬、工人情怀深厚、充满朝气活力的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另一支是能有效延伸工会服务工作“触角”的工会积极分子队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作为工会系统学习的“第一议题”,推动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双提升”。
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劳模工匠先锋行”“劳模工匠助企行”等专项行动,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在职工群众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2024年,宝安区总工会组织劳模工匠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云端”活动和劳模工匠工会专场宣讲活动等11场,吸引80万职工群众和学生线上线下学习,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引领示范作用。
严密组织体系,创新组织设置,增强先进性,提升组织力。组织力是工会把职工凝聚起来、动员职工建功立业的能力,是工会组织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关键。宝安区总工会创新组织设置,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做到职工群众在哪里,组织建设就延伸到哪里,作用发挥就覆盖到哪里。
创新组织设置,破解基层工会难题。专业化工会人员不足等问题困扰着基层工会,影响其作用发挥。为破解基层工会难题,宝安区总工会以产业工人分布密集度为依据,按照“联合制、代表制”原则,在全区124个社区工联会基础上,成立17个跨社区、跨园区先行示范工联会。每个先行示范工联会配备专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6-10人,办公、活动场地300-1200平方米,每年下拨工作经费50万-80万元。先行示范工联会专注从事工会工作,不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还承担着基层工会工作促进中心的作用,与辖区内社区工联会和园区工联会结对共建,提升各基层工联会工作水平。
持续开展“强基工程”,着力扩大组织覆盖面。作为深圳的工业大区、产业大区、劳动力大区,宝安区总工会根据全区产业和职工群众特点,推动工会组织向新兴领域、新就业形态延伸,引导重点企业建会入会,持续推动广东省500强、制造业500强、参加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重点园区建会工作。
加强工会队伍能力建设,提升队伍整体水平。宝安区总工会着力提升两支队伍的综合能力,举办各类工会干部培训班、专题研修班、主席胜任力培训班,提升工会干部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举办基层工会工作交流活动,邀请各基层企业优秀工会工作者分享工作经验和做法,促进相互学习和借鉴。
聚焦党的中心任务,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根据宝安区委区政府“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区总工会按照“产业所需、企业所急、职工所盼”原则,与深圳市职工继续教育学院、深圳市技师学院合作,在产业工人集中的福海街道,共同打造占地面积2000平米的产业工人技能促进中心。聚焦新型工业化,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城急需人才,对产业工人开展先进制造类、网络信息类、社会服务类等各种技能培训。2024年,区总工会组织95名劳模工匠带领661名产业工人,帮助50家重点企业解决了40项技术难题,产生经济效益1160万元。
密切联系职工,抓好维权服务,增强群众性,提升服务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会干部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所盼,不断增强服务职工本领,真心实意为职工说话办事。”[2]宝安区总工会把增强群众性、提升服务力作为加强工会建设的生命线,切实做好维权和服务两项重要职责,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为职工群众提供精准、贴心的服务。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集体协商机制。宝安区总工会通过在维权服务、组织调解协商两方面发挥作用,2024年各级各类调解工作站点共接待咨询12748宗,参与调解案件数量9183宗,调解成功3026宗,成功为职工追回人民币1亿余元。《深圳市宝安区总工会推行“工会+劳动+法庭”多元共治高效解纷》,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及时感知职工需求,提高服务精准度。为了让工会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和急难愁盼问题,宝安区总工会制订制度,要求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入职之初即开展为期三个月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教育,培养工人情怀和群众工作能力。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根据职工群众的作息规律调整工作时间,确保职工群众有困难可以随时联系到工会。为更好地服务辖区新业态职工,在新业态群体集中的园区成立电商直播行业工联会。根据新业态职工的需求,为园区的电商直播行业职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为骑手提供骑行装备、雨衣药物、义诊义剪关爱服务,为物流企业职工组织文体活动。
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品牌。服务阵地的便利度和服务内容的需求度,是做好职工群众服务的重要考量。宝安区总工会构建“1+10+17+124”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精心打造工人文化宫,标准化建设10个街道级职工服务中心、17个先行示范工联会职工之家,发挥N个社区、园区、企业职工服务站点作用。打造“工会在您身边”服务品牌,持续开展“圆梦计划”“逐梦行动”宝工学堂公益培训,提升职工劳动技能和文化素养。举办职工文体节、“湾区之约 爱情港湾”交友联谊、暑期夏令营、“工会知心姐姐”、职工大食堂建设、“暖蜂服务月”等活动,不断满足不同职工群体的文化生活需求。
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工会工作最鲜明的特征。[3]工会组织要始终牢记自身的政治属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工会建设纳入党的整体建设,将工会工作融入党的中心工作。宝安区总工会开展“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活动,积极推进工会组织、队伍、阵地与党的组织、队伍、阵地深度融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和企业技术革新,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工会发展的制度优势,将党的发展任务转化为工会的发展动力。
坚持改革创新,主动担当作为。创新是宝安区总工会的显著特点。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区总工会就大胆创新,在全国工会系统率先成立“区-镇-村”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创造出工会系统的“宝安模式”。在新时代,区总工会针对现行基层工会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成立一批先行示范工联会,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并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激励机制,有效破解基层工会转不动、转不好的难题,为开启“新时代宝安工会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大抓基层,推进资源服务力量下沉基层。基层工会能力弱化,职工群众对基层工会的情感就会淡化,基层工会的地位就会被边缘化。宝安区总工会以建强基层工会为重点,以先行示范工联会为纽带,通过先行示范工联会“人财物”配套的规范化运行,专注于深耕基层,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建强基层工会。
坚持主业主责,让职工时刻感受到工会就在身边。维权和服务是工会的两个基本职责,也是工会的主责主业。职工群众对工会的认同感归属感强不强,取决于工会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及服务工作做得好不好。只有做好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娘家人”、贴心人,才能当好职工政治上的代言人、引路人。宝安区总工会全力打造“工会在您身边”这个品牌,在园区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室,在产业园区建立2000平米的产业工人技能促进中心,在新就业群体集中的地方成立“暖蜂驿站”,建立职工大食堂,开展职工文体节、交友联谊、暑期夏令营等活动,努力满足职工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娘家人”的贴心和用心。
【本文作者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唐慧扬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释略
责编:王 克/美编:薛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