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竹溪武陵不夜城:点亮湖北文旅新地标

夜幕降临,湖北竹溪河畔水柱冲天而起,纵横交错的激光勾勒出皮影的轮廓,全息投影的山二黄演员在雾气中开嗓。游客身着汉服穿行于青石板街,在武陵不夜城的西关街区,六百年的皮影艺术与现代灯光在夜空中交织,映照出一个深山小县向文旅新地标蜕变的轨迹。

竹溪县从西汉到南北朝曾称“武陵县”五百余年,文化底蕴深厚。而沉睡多年的西关古街,正是借“武陵”历史IP与国家级非遗山二黄戏曲的融合重获新生。

据了解,每天晚上,山二黄戏曲作为文化内核,通过15处文化节点和七大戏曲舞台,演绎沉浸式情景剧《武陵梨园情》。秦巴山区独特的历史文脉的在这里得以呈现;复刻的明清商贾街巷,在“西关记忆影像馆”陈列老理发店、集市场景,唤醒城市集体记忆。

美食非遗也得到活态传承。十三西施美食广场集结竹溪十三道传统菜肴,让贡米、腊味等农特产从博物馆走向餐桌。

当游客在山二黄戏曲体验馆穿戴戏服登台开腔,当地方言唱段与年轻游客的欢笑声交织,文化传承从单向展示转为双向互动。

值得关注的是即将开街的二期项目,与一期形成了皮影戏与国潮的跨时空对话。该项目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创新性,将皮影艺术与国潮美学融合,把文化元素与国学经典融入街区。在景区内,电影级布景技术复原民国西关街风貌,高腔皮影元素被解构为光影装置与NPC互动剧本。

沉浸式演出使游客身份从“观看者”变为“参与者”,可以在百老汇剧场即兴加入皮影表演,在微电影工作室拍摄“穿越”短片。竹溪武陵不夜城能保持持续火热,其业态的跨界融合与独特的文化基因是关键因素。山二黄是当地特有的艺术瑰宝,VR皮影工坊、科技主题茶楼、国潮妆造馆等新空间,让非遗在电竞、动漫场景中焕发新生。有游客表示,来竹溪不但是看美景、吃美食,漫步街区也如同参与一场流动的武陵主题文化体验。

漫步在武陵不夜城,灯光水秀剧场“西关遇见武陵”展现了科技与传统的融合。这片水域承载的不仅是喷泉与激光,更呈现了多感官的体验。当秦腔唱段与电子乐在雾森激光中碰撞,当老艺人操纵的皮影结合动态捕捉技术,秦巴山区的文化记忆在数字时代得以创新呈现。

武陵不夜城的影响力早已溢出街区边界。“一街兴一城”,文旅引擎带动县域蝶变与区域协同发展。竹溪县与陕西、重庆共建“武陵朝秦暮楚游”线路,助推鄂渝陕文旅圈建设。数据显示,2024年竹溪旅游收入突破70亿元,在低基数基础上同比增长167.41%。这条街如同嵌入秦巴山区的重要动力源,激活了丰富的生态资源——竹溪县的全域旅游、全时旅游链已经形成,“戏曲主题街+森林康养基地+跨省旅游线”,构建具有内生动力的文化产业链。

从历史再现到未来探索,坚持文旅创新,避免同质化,是竹溪文旅的特色。武陵不夜城犹如秦巴深山升起的光,展现了传统与未来的生动对话,彰显了竹溪在文化重塑上的努力,也照亮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之路。(谭轩文)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