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创新机制聚合力 和美乡村入画来

——湖南省洞口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纪实

暮色初临,行走在湖南洞口县的乡村,草砂路村道干净整洁,农家小院绿树掩映,清澈的溪流绕村而过,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三米园”里打理菜畦……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洞口县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创新推行“积分制”管理、强化多元投入、突出示范带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向“持久美”、从“局部美”向“全域美”转变。截至2024年底,洞口县共打造美丽乡村省级4个、市级21个、县级134个,评选和美屋场35个、最美庭院户25个、和美庭院户68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连续两年获评邵阳市先进。

1

创新机制:小积分激活大动能  

“用卫生积分换了洗衣粉和食用油,房前屋后打扫干净还能得奖励!”高沙镇南泥村村民曾玉梅拿着刚兑换的生活物资,笑得合不拢嘴。她口中的“积分兑商品”,正是洞口县创新推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换项目”机制。  

2025年,全县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2700万元,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完善出台《积分换项目实施细则》,设立1150万元专项基金,构建“县奖乡镇、乡镇奖村、村奖农户”三级激励机制:  

农户层面:每村安排3000元工作经费,村民通过参与卫生整治、庭院美化等积累积分,可兑换生活物资;  

村级层面:600万元资金专项奖励120个先进村,150万元资金专项奖励“零污染”目标实现村,重点用于“三米园”建设;  

乡镇层面:300万元实施“基础+激励”双轨奖励,年底按积分分档兑付。

1

“过去搞卫生靠干部催,现在村民主动干。”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袁云华介绍,积分制将环境整治与村民利益直接挂钩,目前全县90%的行政村建立积分超市,群众参与率从不足40%提升至85%。  

真抓实干:从面子美到里子  

6月14日周五清晨,毓兰镇凤溪村的“党员卫生责任区”已热闹起来。镇党委书记刘庆正带着党员干部清理沟渠,“‘星期五大扫除’雷打不动,群众看党员做,慢慢都跟着干。”   

针对重大活动保障,该县更是下足“绣花功夫”。在“奔跑吧·邵阳”全民健身跑筹备期间,县委农办联合沿线5个乡镇现场办公,整治乱堆乱放136处,新增绿化带2.3公里。“赛道穿过我们村时,连柴火堆都码成了风景线!”古楼乡古楼村支书付照凤说。  

多元共治:破解钱从哪里来  

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保障是关键。洞口县探索“财政引导+社会参与+村民共担”的多元投入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其中490万元定向支持和美乡村建设;发动贤达人士捐资,2025年已筹集民间资金320万元,在石江镇大塘村,贤达人士王军一次性捐资50万元用于河道整治。“家乡变美了,我们脸上也有光。”如今,这条曾经的“臭水沟”已成为村民休闲的滨水步道。  

示范引领:以小美带动全域美 

走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山门镇清水村,宽阔的柏油路串联起白墙黛瓦的院落,河道两岸的景观带与千亩桔园相映成趣。村支书张先满介绍:“省里奖补的200万元,我们主要用在‘三米园’等和美乡村建设上,现在家家户户种菜栽花,游客来了都拍照。”  

洞口县坚持“点线面”结合推进:  

点上:重点打造清水村、双联村等示范村,河道改造、屋场建设等工程已竣工。正在加强示范村长效管护,优化绿化、公共设施配套,确保建设成效可持续;  

线上:沿国道320、241,省道248布局“美丽走廊”,已完成45公里路域环境整治。并在现有整治基础上,推进沿线绿化提升、景观节点打造,增强视觉美感;  

面上:2025年计划新增县级和美乡村20个、和美屋场40个,评选“最美庭院户”100户。结合示范村经验,分阶段推进20个和美乡村建设,确保标准统一、特色鲜明。  

攻坚克难:向短板弱项精准发力  

尽管成效显著,但洞口县清醒认识到问题:山区与平原乡镇发展不均衡,个别村仍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对此,该县正多措并举破题:  

充实力量:由县级领导常驻工作专班,解决农业农村局“单打独斗”问题;  

强化培训: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大讲堂”,已培训村干部、保洁员1600人次;

动态管理:对阶段性工作滞后的乡镇发送提示函,并对口支援指导团队。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首场硬仗。”洞口县委书记吴韬表示,下一步将聚焦群众主体作用发挥、长效机制完善等重点,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95%以上,让更多村庄实现“山水相依、推窗见景”的美丽蝶变。

1

站在古楼村观景台远眺,茶园碧波荡漾,农家院落错落有致。村民刘大爷的感慨道出百姓心声:“现在村里比城里还舒服,早上听鸟叫,晚上看星星,这日子美着呢!”  

(作者:田勇城 肖调根)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