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让“新生力量”成为“有生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新兴领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基层党建的重要阵地,必须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凝聚“新”力量、激发“新”动能,持续增强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以党的政治优势引领新兴领域蓬勃发展,推动“新生力量”转化为“有生力量”。

坚持动态适配,以组织焕新让“根系扎深”。新兴领域的最大特征在于技术迭代快、组织模式新、人员流动频繁这一“动态性”。推动党组织从“有形覆盖”转向“有效覆盖”,本质是通过组织形态的适应性变革解决党建工作与新业态发展规律间的“系统兼容”问题。各级部门需打破“建组织就是配班子、挂牌子”的定式思维,将党组织的形态设计与新兴领域的运行规律深度绑定,建立“伴随式调整”机制,对新业态的阶段性特征动态研判,以行业党委为主轴、功能型党支部为枢纽、流动党员工作站为触角“三级架构”,既化解“跨地域、跨企业、跨岗位”管理难题,又避免过度组织化加重企业负担,真正将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

寻求价值共生,以观念更新助“同频共振”。激发党建赋能与新兴领域发展“化学反应”,关键在于找到政治引领与业务发展间的最优价值公约数,使党的建设成为撬动创新活力、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支点。党组织需从企业发展“旁观者”转变为“价值共建者”,聚焦行业痛点主动作为,突破单向灌输模式,用新业态群体的话语体系重构教育场景,让党的创新理论既能“精准滴灌”从业者碎片化时间,又能转化为职业成长的实际动能。还应构建党建与服务“双螺旋”结构,企业同步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技能培训课程嵌入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积分关联职业晋升通道,让党建工作从“任务清单”升华为“价值共识”。

着眼双向奔赴,以服务出新促成长赋能。实现从“管理”到“成长”的逻辑转换,本质是将党建从行政化工具转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平台,通过供需精准匹配激活新兴群体的内生向心力。党组织应聚焦资源供给精准化,坚持需求导向,创设符合群体特点的平台方式,提供技术培训,建立情感联结纽带。构建参与渠道多元化,开发数字化党建平台,让新兴领域从业者能直接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社区治理决策,使党建活动从成本投入变为发展资本。让党组织既能助人“立业”、又能引人“立志”,推动新兴群体从“被组织”转向“优服务”,形成组织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双向正反馈”。(陈建军)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