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做细做实民生关键小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件件难事、好事、实事往往牵涉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这些看似琐碎的民生微事,既是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也是丈量群众工作的温度计。广大党员干部当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站稳人民立场,把民生小事做细做实,让民生福祉可触可感,让民生底色更暖、幸福成色更足。

把群众的“小事”当自己事”从群众的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从环境卫生到社会治安,桩桩件件看似琐碎,却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想把民生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就要把呼声听懂、听全、听准。党员干部应当做到心中时刻都装着人民,主动把群众“小事”当成自己事,主动带着感情访民情、带着责任察民意,用心去看平时看不见的地方、用情去听容易忽略的抱怨批评声、用力去感受街头巷尾最真实的群众需求,善于从群众的家长里短中发现问题所在,从群众的实际困难中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把民生工作做到群众的家门口、做进群众的心坎里。

把群众的“家门”当“自家门”党员干部要始终以“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为己任,摒弃“事不关己”的“看客”心态,以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化解民忧,主动放下干部“架子”,走入群众家中、走向群众心中、走近群众生活。这种“走访”不是形式上的“打卡”,而是带着“解决问题”的诚意:坐热群众的炕头,才能摸清米缸的底数;喝惯群众的粗茶,才能听懂话里的“弦外之音”。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要做到详实记录、虚心接受,切实把群众的“呼声”列入自己的工作计划、变为改进工作的目标,拿出挂图作战、责任到人的决心和担当,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民生“问题清单”变为群众“幸福账单”。

把群众的“期待”当“责任状”民生工作最怕的就是“放空炮”“走过场”,唯有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把难事办妥,才是回应民心最直接、最落地的行动。党员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始终聚焦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需要,拿出钉钉子精神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解决。既要解决群众“表面问题”,更要深挖“背后需求”,更要“超出期待”。当群众发现“自己随口说的事,干部认真记了、尽力办了”,自然会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真正用心推动民生工作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跨越,把“责任状”变成群众满意的“成绩单”。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