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直接关乎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与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做好村社组织换届工作是推动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关键之举,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深抓实换届准备工作,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研判“把脉问诊”,确保选情了然于心。做好基层换届工作,精准研判是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多种方式,逐村社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掌握班子运转、干部思想动态以及群众诉求等真实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问题准”。要建立多部门协同的研判机制,积极整合组织、民政、信访、公安等多部门信息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及时发现换届潜在风险点,并制定针对性预案。要强化对重点难点村社的关注,对部分选情复杂、矛盾突出的村社,选优配强联村干部队伍,精准制定“一村一策”,确保换届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广纳人才“蓄势赋能”,打造过硬群雁矩阵。优秀的人才队伍是村社发展的核心动力。要积极拓宽选人视野,打破地域、身份、行业限制,从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挖掘人才,动态建立后备力量管理库。要持续完善后备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制定后备人才“一人一策”培养方案,通过开展师徒帮带、专题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针对性提升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让他们在乡村全面振兴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要积极为后备人才“搭梯架桥”,对在乡村全面振兴一线表现突出、实绩显著的后备人才,畅通“使用渠道”,让有为者更有位,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的用人生态。
严明纪律“保驾护航”,涵养清正换届生态。换届纪律是换届工作的“生命线”。换届过程中,任何违规违纪行为都将破坏选举的公正性与严肃性,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影响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发放宣传资料、播放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换届纪律要求,使党员群众明底线、知红线。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换届全过程的监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畅通举报渠道,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要强化责任追究,对因履职不力导致换届出现问题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以铁的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村社组织换届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抓深抓实换届准备的各项工作,选优配强村社组织班子,为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让乡村大地在新班子的带领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向着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奋勇前行。
(作者:陈峥,浙江省象山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