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以“俭”砺初心 引领节约新风尚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风化俗成需要时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新征程上,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风成俗,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推动刚性约束向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的转化,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深刻领会其精髓要义,警惕将厉行节约异化为“一刀切”“层层加码”的形式主义陷阱,防止损害政策初衷和党群关系。

筑牢思想根基。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浪费现象,根源在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同样,落实中出现的机械执行、过度限制等问题,也源于对政策精神的浅表化、教条化理解。既要深刻理解铺张浪费侵蚀党的执政根基、疏远党群血肉联系的危害,更要清醒认识到,脱离实际、违背民意的“表面文章”,同样是作风不实的表现,会挫伤积极性、增加基层负担,最终背离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科学、精准、务实的节约,唯有筑牢“不想浪费”的思想堤坝,同时摒弃“为节约而节约”的僵化思维,行动才有正确方向。

强化行动自觉。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关键在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公务活动上严要求、重实效: 坚决反对以“节约”名义搞“一刀切”等侵害群众和企业正当权益的行为,刹住“车轮上的铺张”、“舌尖上的腐败”。在日常生活中立标杆、显温度: 带头践行“光盘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涵养勤俭家风。从节约点滴资源做起,彰显品格修养。

健全长效机制。“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巩固节约成果,防止反弹和异化,必须依靠科学完善的制度。强化精准监督约束, 重点监督奢侈浪费行为,同时警惕并纠治以“节约”为名行形式主义之实、增加基层负担。完善激励引导机制, 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鲜明导向,适时通报实事求是、精准施策、取得实效的节约实践,营造务实、健康、可持续的良好氛围。制度的笼子要扎紧,更要织密织准,确保勤俭节约成为符合实际、富有成效的行动自觉。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