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国家治理体系比作一只“水桶”,那么桶中之“水”便是党和政府弥足珍贵的公信力,维系这桶水的是作为“桶箍”的纪检监察机关,而构成桶身的每一块“桶板”则是各级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如何让这只“公信力水桶”常满、长固,关键在于三重境界的锻造。
扎紧纪律铁箍,筑牢执政根基。纪检监察机关如同坚固的“桶箍”,其核心使命是将每一块桶板精准箍紧、方向一致、严丝合缝,方能滴水不漏。通过强有力的巡视巡察、常态化的日常监督、精准化的专项检查,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时刻绷紧纪律之弦,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精准落地、高效执行。桶箍在向内施力的同时,也经历着力量的淬炼。这要求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必须过硬,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定力,淬炼勇于担当、坚守考验的政治品格。唯有纪检监察干部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方能在监督执纪中底气十足、公正无私,确保公信力之“桶”坚不可摧。
练就工匠手艺,勤修勤补桶身。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中央领导下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正是新时代政治生态的“护桶工匠”。深化廉洁教育,筑牢思想堤坝,从根本上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免疫力”,确保每块“桶板”内在坚实、根基牢固;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及时修缮“微痕”,防止隐患扩大;对严重违纪违法、丧失功能的“问题桶板”,果断更新替换,维护桶身健康。纪检监察机关以敏锐洞察、精准施策的精湛技艺,推动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确保公信力之“水”盈盈满满。
守牢公信水位,赢得百姓信任。公信力之水的充盈稳定,是执政成效最温暖的注脚。清明的政治生态与高效的国家治理,是公信力水位持高、波澜不惊的基石。政府工作成效如何,由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纪检监察工作要化实干为巧干,让清风正气化为群众可触可及的变化。坚决维护群众利益,铁腕清除侵害群众的“蝇贪蚁腐”;保障惠民资金,确保“救命钱”“养老钱”一分不少;激励担当作为,推动政务服务提速增效、便民利企;畅通民意渠道,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制度完善的动力和权力约束的依据。多措并举,确保公信力之“水”浸润民心。
唯有不断锻造“公信力水桶”三重境界,方能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人民期盼,让公信力之水源源不竭,汇聚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巨轮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
(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纪工委 沈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