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余村的青山翠谷间,无人机正沿数字轨迹播撒生态肥料,智能传感器将土壤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这幅科技与自然交融的图景,恰是“千万工程”实施二十余载的生动缩影。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城乡共富,全域和美”,这场始于阡陌之间的变革,不仅重塑了浙江乡村的发展轨迹,更以浙江智慧为全国城乡治理贡献了浙江方案。
要以宜居环境为“弦”,拨动新时代“千万工程”的动人旋律。面对当时浙江广大乡村经济发展迅速、环境脏乱差发展的矛盾,“千万工程”指引浙江全面塑造宜居宜人的农村人居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和美乡村塑造乡村风貌新气质。与此同时,“千万工程”聚焦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便利度,满足群众多样化生活需求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建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一县一品牌”的美丽大花园,尽显整体大美、江南韵味、浙江气质。“千万工程”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久久为功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透过“千万工程”之窗彰显美丽中国之景。
要以产业振兴为“音”,支撑新时代“千万工程”的激昂节奏。“千万工程”的发展过程中,把美村与富村结合起来,打好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组合拳,深化“千万工程”实践,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把产业振兴落到实处。在丽水缙云通过芥菜全产业链,产业融合打造县域品牌,在金华婺城文旅融合,吸引游客增收致富,在杭州丁河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成为长三角热门旅游地。“千万工程”系统性发展过程中,厚植浙江乡村经济兴、市场活、百姓富的优势,更是以两进两回行动计划,吸引人才赋予“千万工程”新的活力,实现乡村“土、特、产”先行发展,带来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由此可见,“千万工程”要走出激活创业创富的农村发展动能,成为浙江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要以基层善治为“谱”,奏响新时代“千万工程”的华丽乐章。推进“千万工程”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农民自己的事情,要重视调动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整治的积极性。从温岭的“民主恳谈”,到宁波的“村民说事”,再到桐乡的“三治融合”,之江大地在推进“千万工程”过程中,奋力书写着乡村治理的新篇章。风宜长物放远量,要把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作为“千万工程”重要内容,深化党建引领、共建共享、数字赋能,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乡村文明善治在重农强农中的先行探索,打造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乡村治理的“浙江样本”。(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人民政府 林紫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