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当乡村遇见新质生产力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仅关系到亿万农民的福祉,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循“新”出发,向“新”而行,通过人才、科技、政策等聚力赋能,补齐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短板,厚植产业发展土壤,走好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引育“新”农人,以添智提能注入源头活水。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要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围绕农业新品种培育、绿色低碳农业等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加强农业农村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加快构建新农人“领雁”矩阵,深化完善农业现代化产学研协同体系,加大与高校等科研主体合作,搭建田间课堂、基地讲堂等一线赋能场景。融入专家团队、农技指导员帮带教学,挖掘本地“土专家”队伍,创新新农人培育方式,加入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技能,以分层级赋能、点单式课程、沉浸式实训深挖人才“蓄水池”,实现农民多元化增收。

激活“新”动能,以科技兴农点燃发展引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无人机播撒广袤田野到物联网技术全程智控再到“AI农业”进一步探索,科技带来的高效智能农业生产模式助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大涉农科技研发投入,推进多主体、多资源、多领域协同攻坚,以高效合作、优势互补,打通农业科技创新难点堵点,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关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着力应对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等生态难题,以科技赋能守护绿水青山,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擦亮生态低碳底色,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开辟“新”路径,以产业升级拓宽致富渠道。农业产业升级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以数智创新为纽带,架起乡村与市场的“供需桥”,延伸农产品深加工、冷链运输、市场营销等环节,以农业产业园、农产品产业链等模式,推动乡村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布局,助推集群化发展。持续做好“因地制宜”文章,依托党建联建,统筹片区全要素,培育区域化品牌。积极发挥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农优土产等优势,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延链补链,催生亲子研学、村咖民宿、农事体验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持续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为农民致富提供多元新路径。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