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常抓作风不懈怠 深耕细作见真章

不正之风离得越远,群众才会靠得越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发令枪,开启了作风建设的崭新征程。从“舌尖上的浪费”到“车轮上的腐败”,从“会所中的歪风”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一系列靶向整治,让党风政风焕出新颜,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然而,解决作风问题并非一蹴而就,具有反复性与顽固性。一些地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仍未绝迹,以数字留痕替代真抓实干;少数干部心存侥幸,违规吃喝披上“隐身衣”;个别领域“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问题警示我们,作风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作风问题往往源于思想上的松懈麻痹,没有摆正公私关系,究其根本是党性问题。所谓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因此,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通过持续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是核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从革命年代“半条被子”的鱼水深情,到脱贫攻坚时期党员干部扎根一线、与群众并肩作战的同舟共济,正是因为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党才凝聚起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反之,若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就会割裂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因此,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作风建设成效的标尺,才能确保党的作风建设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是保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是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和监督机制。没有制度保证,改进作风的成果也难以长久。从长期实践来看,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不断完善作风建设的相关制度,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反复出现的共性问题,针对性制定配套制度规定,补齐制度短板,堵塞工作漏洞,让作风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拧紧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要强化执纪监督,敢于对作风问题亮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抓常、抓细、抓长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办事处 陈宇骏)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