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科技赋能织密防护网 南江万亩玉米迎来“智能守护”

6月,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的玉米田里,绿油油的玉米秆正拔节生长。然而,一场与病虫害的无声“战役”也在此悄然打响。正值玉米病虫害防控的黄金时期,南江县迅速行动,以“空中飞防+地面诱捕”的立体化防治体系为“武器”,为万亩玉米田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屏障,全力保障粮食稳产增收。

“大家看,这片玉米叶上的蛀孔和枯心苗,就是典型的二化螟危害症状。每年6月中旬是二化螟的高发期,这段时间的螟虫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到玉米的收成,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八庙镇燕山村的玉米地里,农技专家正拿着受损的玉米叶片,为农户们现场讲解病虫害防治要点。

种植大户岳险峰望着自家300多亩玉米地,既忧心又充满期待。忧心的是正值二化螟危害高峰,一旦防治不及时,辛苦种植的玉米可能面临减产。期待的是南江供投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团队带来了先进的防治技术。只见数架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穿梭于玉米田间,均匀喷洒着生物药剂;地面上,一个个智能诱捕器也已布设到位,静待害虫“自投罗网”。“要是我自己组织防治,得耗费五六十个劳动力,成本至少七八千元。现在政府派来飞防服务,效率高、效果好,喷药又全面。虽说今年天气干旱,但有了科技‘护航’,我对今年的丰收信心十足。”岳险峰难掩喜悦地说道。

此次大规模病虫害防治行动由南江供投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统筹推进,重点聚焦2025年玉米产业集群项目实施统防统治。公司创新采用“空中精准施药+地面生物防控”的技术体系,实现了防治效果的全面升级。无人机凭借其高效、精准的特点,可快速覆盖大面积农田,确保药剂均匀喷洒;而生物诱捕器则如同一个个“哨兵”,利用害虫的趋性,精准诱捕成虫,从源头上阻断害虫繁殖链,形成了一张全方位、无死角的立体化防控网络。

“我们的防治工作已经开展了10天,每天出动8台无人机,采用飞防与诱捕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在害虫危害初期就将其‘扼杀’。”玉米病虫害防治小组负责人侯壮云介绍道,“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降低虫口密度,还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科技赋能,守护粮仓。南江县通过构建“专业化服务+智能化装备+绿色化技术”的现代化防控体系,为农户搭建起全方位的农作物保护网。据南江供投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袁倩介绍,今年实施的大豆玉米集群病虫害防治项目覆盖全县18个乡镇,总面积达1万亩。目前,已统一调度8台无人机、15名农机手开展巡回作业,已完成7000亩的防治任务,预计一周内将全面完成,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南江县委宣传部 李玉 蒋磊)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