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智库 > 专题调研 > 正文

邯郸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走好重工业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河北省邯郸市曾是典型的“钢城煤都”。新时代以来,邯郸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走出了一条新时代重工业城市绿色低碳振兴之路。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蓝天白云常相伴”,邯郸的生态嬗变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到河北考察视察,强调“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邯郸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在坚决扛起经济大市责任担当,扎实稳定经济运行的同时,积极应对历史发展形成的产业结构重、环境压力大、资源约束强等全面绿色转型所面对的压力,奋力谱写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邯郸篇章,不负“知之深,爱之切”。

治污染、优生态,扮美扮靓“绿水青山”

治污染、优生态,扮美扮靓“绿水青山”。邯郸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和污染物排放特征,统筹实施一系列治本攻坚措施,近年来共压减炼铁产能2033万吨、炼钢产能1812.6万吨,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45万户。率先开展钢铁行业一氧化碳治理技术攻关,排放浓度达到2800毫克/立方米以下全国领先水平。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完成邯钢老区、邯电等企业退城搬迁,完成98.7%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治理面积约2.1万亩,恢复可耕种土地近5000亩。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积极开展美丽河湖保护和建设,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复兴区被评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武安市工业园区、复兴经济开发区成为全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创新试点园区。

转动能、促发展,做强做优“金山银山”

转动能、促发展,做强做优“金山银山”。一边“坚决去”,一边“主动调”、“加快转”,实现“腾笼换鸟”。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在产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部创A,能耗下降幅度超过40%,污染排放下降70%以上,品种钢占比达到50%。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钢铁、新材料、文化旅游等九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出国内单体最大单体水电解制氢装备,成功制备5N级超纯铁、高纯生铁类材料,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目录。做好“生态+”文章,依托壮丽秀美的太行山水、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等文旅资源,努力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中心。良好生态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6:39.6:50.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过半,2024年,接待游客1.03亿人次,同比增长20.9%,居全省第一。

抓改革、谋创新,积极贡献“邯郸经验”

抓改革、谋创新,积极贡献“邯郸经验”。坚持发挥深化改革的牵引作用,,认真落实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的“1+N”政策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在全国率先发布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地方标准,完成17家钢铁企业碳足迹核算。首创企业绿色账户服务模式,创建钢铁、焦化、碳素3个重点行业57家企业绿色账户,评估企业“绿色资产”111.8亿元。创新ESG地方评价机制。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试点完成30家大型国企、上市公司ESG评价并精准帮扶提升。银行金融机构结合项目建设,参考绿色账户、ESG评价结果累计向企业发放100余亿元绿色贷款,为企业绿色转型注入资金活水。2024年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加42.5%、全省第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邯郸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2024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比2013年下降66.2%、PM2.5浓度下降66.6%、优良天增加3.59倍,全国排名从最差时长期倒5以内,实现历史性退出“倒20”,2025年以来稳定保持全国后50名以外,彻底甩掉了大气污染较重城市“黑帽子”。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由2016年的20%提升到2024年的100%。累计创建3个国家湿地公园,相继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4.3亿元、增速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增速全省第一,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实现相得益彰。

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实现相得益彰

邯郸作为拥有八千年文明史、三千年建城史的城市,“霾是故乡浓”的戏谑一度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邯郸作为拥有八千年文明史、三千年建城史的城市,“霾是故乡浓”的戏谑一度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邯郸重新审示和思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产业结构重、发展层次低、生态本底差是邯郸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恰恰孕育着绿色生产力的增量空间。邯郸坚持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相结合,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相协调,大刀阔斧“破”、精心谋划“立”,将生态环境约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变量。一方面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钢铁、焦化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数字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发展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变;另一方面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积极发展成语旅游、红色旅游、生态康养、都市农业、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实现农商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以模式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生重构,让良好资源禀赋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让绿色产业体系成为城市活力的支撑点。(河北省邯郸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调研组)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