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以优质服务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民生答卷

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时代使命。以优质服务为笔书写民生篇章,既是政治责任,更是成长必修课。

常怀公仆意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青年干部要常怀公仆意识,绘好“民心地图”。优质服务绝非简单的“微笑服务”,其本质是政治立场的具象化,要求青年干部在思想上完成三个转变:在身份上,由传统的管理者向新时代服务者转变;在目标上,由简单完成任务向切实解决民生痛点转变;在思维上,由被动响应政策向主动预见困难转变。青年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铭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誓言,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倾听民声,感知冷暖,在与群众真心相向、坦诚相见中建立深厚感情,从而汲取智慧力量,共同推动事业发展。

勇于担当责任。为民服务之路必有荆棘险滩,青年干部要勇于担当责任,善于破解难题。新时代民生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征,面对新型挑战,青年干部应成为“智慧服务”的先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真干实干、久久为功。要善于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群众需求,借助新媒体畅通民意反馈渠道,搭建“一站式”民生服务平台,优化办事流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民生工程落地落实、温暖民心。要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在教育公平、医疗保障、住房安居等民生痛点问题上攻坚克难,以“绣花功夫”解民忧,用“硬核担当”惠民生,让为民服务的“温度”转化为民生福祉的“增量”。

善谋富民之策。服务民生需在实践中探索创新,青年干部要善谋富民之策,把准“民生脉络”。既要立足当前,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接诉即办”升级为“未诉先办”的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更要着眼长远,以法治思维和系统思维筑牢民生保障根基。例如,在乡村构建产业帮扶长效机制,织密防返贫“安全网”;在基层治理中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矛盾化解于萌芽之中;在社会保障领域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以制度保障让服务成果经得起时间检验,真正实现利长远的目标。

青年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智慧,在乡村建设的主战场、基层治理的最前沿、改革创新的第一线挥洒汗水、砥砺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民生答卷。(宜良县纪委监委 易扬)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