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以人才之“活水”浇灌发展之“沃土”

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竞争力强,人才是赢得未来的战略基石。当前,人才工作面临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赋能”的深刻转型,需要我们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举措,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制度,让天下英才尽展其才、尽显其能。

人才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打造“近悦远来”的生态圈,让人才根系深扎发展沃土。传统人才工作往往陷入“重引进轻培育”“重数量轻质量”“重承诺轻落实”的误区,导致人才政策“悬在空中”“停在纸上”。为破解这一困局,要搭建人才发展“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服务无断点、支持无盲区。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不仅要提供购房补贴,更要注重打造15分钟人才生活圈,配套建设学校、人才医院、创客空间,让人才“落地即安家”;推出“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每位高层次人才配备专属服务团队,办好人才“家事”,让子女有学上、配偶能就业,解决后顾之忧。人才生态建设需要从“给政策”转向“造环境”,从“单一扶持”转向“系统赋能”,真正让人才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激活人才效能的关键在于搭建“人尽其才”的赛马场,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和单位存在“引而不用”“用而不当”的现象,高层次人才被行政事务缠身,专业技能人才缺乏施展舞台。改变这种状况,需以信任为基础、以能力为标准,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试行“揭榜挂帅”制度,不分资历辈分,谁有本事谁就“挂帅出征”;组建“乡土专家服务团”,让种田能手、养殖大户巡回指导。通过这些方式破除“论资排辈”观念、打破身份壁垒,才能让人才在适合的岗位上绽放光彩。要深化人才评价改革,构建以创新价值、实际能力和贡献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彻底打破“四唯”痼疾,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成为常态。

人才工作的深层价值在于形成“才兴产旺”的强磁场,让人才与发展同频共振。人才与产业的关系如同“鱼与水”,产才融合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质量。通过实施“人才+项目+园区”捆绑式引进,带来产业链项目,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的连锁反应;通过“柔性引才”方式,与高校共建专家工作站,培育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人才工作必须嵌入发展大局,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通过人才链提升产业链。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发展需求、产业升级方向,绘制“人才需求地图”和“产业人才图谱”,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特别要注重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打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让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中共攀枝花市仁和区委组织部  金阳)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