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擘画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新时代,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要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深耕“三农”沃土,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要素革新,立足地域禀赋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产业跃迁,在希望的田野上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引擎,奏响乡村全面振兴的“转型强音”。千年农耕智慧揭示的不仅是顺应自然的哲学,更折射出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局。如今,科技创新正以破竹之势重构生产逻辑,黑龙江农垦引入无人驾驶播种机,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播种作业,万亩良田实现“种地不下田”。从黑土地上的无人农场到江南水乡的数字鱼塘,从云贵高原的云端菜园到戈壁滩头的智慧棉田,当数字技术渗透到田间地头,传统农业正经历“脱胎换骨”的质变。破解传统农业困局,关键在于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引擎,加快数字农业、智能农机、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让“会种地”转变为“慧种地”,让“藏粮于地”升华为“藏粮于技”。

产业链条延展,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重要推手,描绘乡村全面振兴的“升级蓝图”。在浙江安吉,“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故事正在续写新篇,茶叶种植嫁接文旅康养,茶园变景区、茶厂变体验馆,衍生出茶食品、茶化妆品等20余类深加工产品。当地通过“农业+”模式打破产业边界,以冷链物流缩短“从田间到舌尖”的距离,以电商直播架起“农货出山”的云桥,形成“接二连三”的完整产业链。这揭示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路径,通过生产要素重构和产业模式创新,将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与现代农业科技、文创设计、品牌运营等新兴要素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从单一生产功能转向多元价值创造,最终形成全产业链增值的裂变效应,使乡村从“边缘地带”蜕变为“发展热土”。

聚焦经营主体培育,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内生动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富民画卷”。农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主体,而新型职业农民则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在江西婺源篁岭古村,返乡创业人员创新思路,将传统农作物晾晒场景打造成“天空之镜”摄影基地,并开发农事体验课程、推出“晒秋盲盒”文创产品,成功带动这个海拔1260米的山村年接待游客突破270万人次,村民年均收入从十年前的数千元跃升至4万余元。实践充分印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要鼓励青年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返乡创业,培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而实现“培育一个带头人、带动一个产业链、富裕一方百姓”的乘数效应,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红利。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 陆佳平)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