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让精神之光引领青年干部奋进新征程

6月13日上午,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陈云同志的一生是伟大、光荣的一生,他树立的崇高精神风范、创造的丰富领导经验、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120载光阴流转,当年那个在商务印书馆学徒间挑灯夜读《资本论》的青年,如今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新时代——他坚守信仰的炽热情怀、扎根民生的赤子之心、终身学习的奋进姿态,如同一把“精神钥匙”,为当代青年干部打开通往“特殊材料”塑造优秀品格的成长之门。

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信仰如炬的忠诚信念。“此身已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业’的一套,而要专干革命”,这是陈云同志入党时的铿锵誓言,更是他用一生践行的信仰承诺。从参加艰苦卓绝的红军长征,在战火里为党和人民培养后备干部、锻造优秀队伍,到推动经济蓬勃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擘画市场蓝图、提出创新理论,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什么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新时代的青年干部生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面临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迷雾纷扰,也承担着“船到中流浪更急”的发展重任。有人在“躺平”“内卷”的讨论中迷茫,有人在“诗与远方”的权衡中动摇。更需以陈云同志为镜,“终其一生为信仰奋斗”,把誓言与信仰书写在每一次面对困难挑战的坚韧里,每一天踏实干事的姿态里,每一次面临诱惑的清醒抉择里。

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初心如磐的为民情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陈云同志高度重视的问题。他的一生也始终与人民紧密相连,既留下了“党脱离了群众,就成了光杆子的党”的谆谆告诫,也贡献了“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发展智慧。调研上海粮食问题时走街串巷的脚印,主持全国纺织工业时“先考虑民生”的决策,都成为他一心为民的生动注脚。青年干部大多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更需补上“民生”这一课。在窗口单位工作时,能否用热忱的笑容为繁琐的手续流程增添一丝温暖?参与基层治理时,能否把枯燥的政策宣讲变成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时,能否把“产业规划”的文件转化为“老乡口袋鼓起来”的实效?这些都是检验“初心纯度”的标尺。正如陈云同志所言“时刻注意为群众谋福利”,青年干部的为民情怀就应深植于“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的责任中,融化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真诚里。

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求知若渴的奋进品格。从“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的深刻认知,到“学好哲学终身受用”的智慧箴言,陈云同志以“小学学历到思想大家”的成长轨迹,证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商务印书馆当学徒时夜读《资本论》的专注,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研究新经济规律的敏锐,都凝结着他对“本领恐慌”的清醒认知,也生动诠释了“学习,从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作为青年干部,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持续缩短的时代挑战,尤需保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精研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新兴领域前沿知识,真正做到以学促干、以干促学。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委宣传部 陆窈)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