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党的执政根基,青年干部作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其作风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直接影响着党的事业根基与民心向背。在基层治理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淬炼过硬作风,是提升治理效能、巩固执政基础的战略选择,更是青年干部在基层“熔炉”中百炼成钢的必由之路。
用初心和热诚暖群众之心。基层作为党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青年干部唯有不忘初心,以真挚热诚之心服务,方能促进干群关系紧密融洽。当前,少数干部沉迷“痕迹管理”,将调研演变为形式化“流程”,让政策悬浮于“文件空转”,本质上是宗旨意识淡薄的表现。破除此弊,需以“实绩导向”重构考核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硬指标”,让“群众口碑”替代“纸面政绩”;以“数字赋能”破解形式主义,通过整合政务平台等举措,让干部从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这种真挚热诚的服务,不是表面功夫,而是把群众小事当作心头大事的行动自觉,以主动作为的责任与担当解决好群众“心尖事”,让基层治理真正接住“地气”、聚起“人气”。
用耐心和担当解群众之难。基层矛盾往往盘根错节,从民生项目落地到基层治理体系完善,无不需要“慢火炖老汤”的耐力。青年干部初入基层常遇“本领恐慌”,面对复杂问题易显青涩,这就需要党组织构建系统化能力提升机制,通过经验传承、实战练兵、案例剖析等多维培养,让青年干部在信访化解、产业升级等“吃劲岗位”中,从“新手”成长为“多面手”。青年干部要在基层治理中磨砺韧性,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定力练就“金刚不坏之躯”,锻造“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治理能力。
用纪律和底线守自身之廉。基层虽非权力高地,却直面群众“钱袋子”“心窝子”,任何作风问题都不容小觑。这就要求青年干部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需坚持制度约束与思想教育“齐头并进”:一方面,扎紧“小微权力”监督笼子,通过流程规范、阳光公开等机制,让基层事务在“透明化”轨道上运行;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引导干部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觉,算清政治账、纪律账、民生账。青年干部当严守党的纪律规矩,在人情往来中守住原则底线,在利益诱惑前保持清醒头脑,将“清正廉洁”内化为政治品格、外化为行动自觉,以“心有戒尺、行有所止”的定力,守护基层治理的公平正义与群众信任。(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颐明园社区 王春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