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党员干部能否保持朴素的生活作风,不仅关乎个人品德修养,更关系到党的形象、执政根基和事业发展。朴素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底色,是抵御诱惑、坚守初心的坚固防线,是密切联系群众、永葆政治本色的重要保障。
从延安窑洞的简朴生活到西柏坡的"两个务必",从焦裕禄补丁摞补丁的棉衣到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植树造林,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朴素的价值。周恩来总理一生艰苦朴素,睡的是普通木板床,穿的是补丁衣服,用的是旧得不能再旧的毛巾。党员干部只有保持朴素本色,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不迷失方向,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许多党员干部的堕落往往始于生活作风的腐化。一些人在物质享受中逐渐迷失自我,从小吃小喝到公款吃喝,从收受礼品到索贿受贿,最终滑向犯罪深渊。究其原因,往往是从放松对生活作风的要求开始的。朴素生活看似简单,实则是党员干部面对诱惑时的"定海神针"。古人云:"俭以养德",它培养的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品格和知足常乐的心态,这些正是抵御腐败侵蚀的强大精神力量,使党员干部在各种考验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守住纪律底线。
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当干部热衷于讲排场、比阔气时,群众就会疏远;当干部保持朴素作风,与群众同甘共苦时,群众就会亲近。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件棉大衣穿了多年,下乡调研总是轻车简从,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朴实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衷心爱戴。党员干部只有保持朴素生活,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与群众建立深厚感情,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朴素生活拉近的是干群距离,增进的是鱼水情深,巩固的是党的执政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