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流动性强、分布分散的党员群体,成为党建工作的重点课题。近年来,海底捞集团党委针对流动党员多、分散性大、流动性强的特点,直面“流动难管理、活动难组织、作用难发挥”等痛点,创新构建“1234”工作体系,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企业血脉与日常运营,建强“流动堡垒”,激发“群雁活力”,有效提升流动党员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能”。
筑牢一个根基:织密组织网络,让流动党员“安家落户”
精准摸底“清底数”。党员底数清楚,方能实现管理成效的最大化。通过定期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向摸排,采取入职登记、谈心谈话、数据比对等方式,动态掌握党员身份、组织关系所在地及流动轨迹。自主研发“智慧党建”平台,与集团人力资源部人事管理无缝对接,建立“一人一档”电子台账,详细记录流动党员的组织属地、基本情况、流出时间、流出地点、岗位职责、联系方式,确保每一名流入党员及时纳入对应区域流动党员工作站管理,切实做到流动党员“底子清、数据实、来去明”。
党建指导员每日查看流动党员进出人数
灵活组建“全覆盖”。流动党员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集团党委紧盯流动党员流出、流入两种类型,打破传统按地域或部门设置党组织的局限,根据党员分布密度、门店规模及业务关联度,灵活采取“直属建、区域建”等形式组建党组织。成立8个直属党支部,负责管理集团在册党员和接收流动党员组织关系;以门店所在省市为单位建立33个流动党员工作站,负责管理本区域内的流动党员;在22个党员数量较多的门店建立区域党支部,负责本门店的党员教育管理和对接属地党组织;对职能部门、分子机构的零星党员,组建新业态流动党员联合工作站,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每一名流动党员。
选优配强“领头雁”。一支执行能力强的带头人队伍,能够有效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集团党委注重从优秀店经理、业务骨干党员中选拔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好、熟悉党务工作的同志担任支部书记、流动党员工作站主任及委员,通过定期组织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履职能力,打造一支懂党建、善管理、会服务的基层党务骨干队伍,2024年以来共调整党组织负责人14人。制定《海底捞集团流动党员管理办法》,明确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日常管理、教育培训、作用发挥等具体要求,让流动党员行有方向、学有目标、为有规范。
畅通两条路径:线上线下融合,让教育管理“随时在线”
线上平台“智慧学”。针对集团流动党员工学矛盾突出等特点,集团党委充分发挥“学习强国”APP、集团内部“智慧党建”及党员飞书群等线上阵地作用,开设“微云党课”“学习心得”等专栏,打造“指尖课堂”,定期推送党的创新理论、政策解读、党史故事、先进典型等学习资源。开发“智慧微党校”“云讨论”模块,引导党员利用工余碎片化时间“掌上”阅读、“随身”学习交流、分享心得,有效破解了工学矛盾。
线下阵地“沉浸学”。结合企业实际,将党员学习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业务发展相融合,定期开展“送书上门、送教进店”活动,依托各流动党员工作站,组织党员参加驻地“重走红色之路”等“沉浸式”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实地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结合餐饮行业特点,利用班前会、周例会、月度经营分析会等契机,灵活嵌入“微党课”“政治生日”“红色故事分享会”等特色活动,在门店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引导党员在服务顾客、提升业务水平中践行初心使命,让学习教育更具“烟火气”和感染力。
流动党员运用工余碎片化时间线上学习
双重管理“不断线”。探索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互认流动党员信息管理模式,主动加强与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的沟通协调,探索建立“双向共管”机制,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活动联办等方式,共同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形成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联动机制,每年底由集团党群工作部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将党员年度学习情况、奖惩情况同步发送给党员所在党组织,实现流动党员管理“有机衔接、共建共管”,确保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让流动党员从“流入”到“融入”。
搭建三大平台:立足岗位实践,让先锋作用“看得见”
“党员示范岗”亮身份践承诺。在各门店设立“党员责任区”和“党员先锋岗”,明确党员在服务质量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技术攻关、产品创新、顾客满意度等核心指标,组织党员公开承诺、履职践诺,接受顾客和员工监督。将党员在示范岗的表现纳入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体系,在门店服务中,党员带头落实“贴心服务”标准,主动帮助顾客解决问题,通过优质服务树立标杆,党员带头践行“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带动全体员工提升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顾客满意度、品牌美誉度稳步攀升,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党员突击队”攻难关显担当。集团党委着眼充分激发4000余名流动党员先锋力量,鼓励流动党员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围绕菜品研发、服务流程改进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在门店运营高峰期、重大服务保障任务、技术攻关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关键时刻,迅速组建以党员骨干为核心的“突击队”“先锋队”,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切实发挥攻坚克难的“主心骨”作用,有效赋能企业精细化管理与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党建强、发展强的良性循环。
党员志愿者走进社区为民服务
“红色导师团”传帮带促成长。结合流动党员的技能特长,选拔优秀党员业务骨干组成“红色导师团”,与新入职员工、青年骨干结对子,在思想引导、技能传授、职业规划、生活关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传帮带,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施“金鹰池”培养计划和基层党组织储备干部培养计划,建立科学党建人才培养梯队,通过言传身教,将党的优良传统、工匠精神与服务理念融入日常,助力员工成长成才。2023年以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近700名。
健全四项机制:强化激励保障,让内生动力“可持续”
政治激励“有通道”。深入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建立健全“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成管理人员”的培养机制。在三大经理选拔、区域经理晋升、总部管理岗位竞聘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表现突出的党员,畅通党员职业发展“红色通道”,流动党员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显著增强,参与组织生活主动性提高,“隐形党员”“口袋党员”现象得到有效解决,党员骨干成为支撑企业稳健发展的中坚力量。2024年,2名流动党员工作站主任晋升为店经理。
先进激励“有体现”。制定《海底捞集团党建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对党员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党内活动、党费交纳、遵纪守法、遵守规定、爱岗敬业、担当作为等情况进行考核,设立党员激励措施。聚焦深学争优、岗位争先、实干争效,动员广大流动党员立足岗位当先锋作示范,以“党旗飘扬争先锋,干事创业立新功”“燃烧党员激情,展示创优风采”为党建主题,带头践行“我在岗位当标兵”“我为公司献一策”“我为员工办实事”三大实践活动,对在“党员示范岗”“突击队”中表现优异、获得顾客高度认可、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的党员给予物质奖励。将党员履行义务、发挥作用情况与评优评先、培训深造等实际利益适度挂钩。2024年,2个区域党支部被属地上级党组织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名党员被属地党组织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21名党员被集团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5名流动党员工作站主任被评为优秀流动党员工作站主任,5个流动党员工作站被评为先进流动党员工作站。
受到集团表扬的优秀共产党员
关爱帮扶“有温度”。围绕流动党员切身相关的难题,提供暖心服务,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党组织常态化联系服务党员制度,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了解党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部分流动党员因工作调动导致子女入学难的问题,集团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沟通协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家庭困难的党员,开展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和生活物资。制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建立困难员工帮扶机制,对遭遇重大疾病、突发变故或生活困难的党员及家庭及时给予帮扶救助,传递组织温暖,解除后顾之忧。2024年,共有67名党员员工申请救助,涉及救助基金174.61万元,让党员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考核评价“有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流动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办法,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线上学习、履行岗位承诺、发挥先锋作用、参与志愿服务等情况细化为可量化指标,定期进行积分公示和星级评定。通过开展“三亮三比”亮优争先活动,将在册党员和流动党员一同考核、一同评比、一同培养、一同表彰、一同关怀,为集团各行业各岗位树起标杆、立起旗子,营造了创优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一个典型一面旗,一批典型带全局”的可喜局面,有效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徐慧彬 邓贵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