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出要“把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进一步释放出把作风建设进行到底的鲜明信号,为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风是表现,党性是根本,优良作风的传承须始终以党性为“根”。想让这“根”深扎基层土壤,持续焕发生机活力,就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固本培元,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必修课,利用“田间课堂”“板凳对话”等学习载体,让基层干部深刻领悟“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的重要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将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坚持以学促改,对照《规定》中“八个禁止”,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逐项查摆、逐条校准,从行动上深化“群众点单—干部解题”服务机制,树好作风建设“风向标”。
行者知之成,作风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实”字上。基层干部要把“实”字贯穿廉洁履职全过程,在细微处见真章。要聚焦补贴资金发放、乡村项目建设、村级组织选举等群众关切的重大事项,建立“责任领办+流程公示+定期督查”工作闭环,确保每个环节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杜绝暗箱操作、谋取私利等问题。同时,针对政策、项目落实中的堵点痛点,要分门别类理问题、细致分析找原因、实地调研找方法,构建动态责任矩阵,运用大数据筛查比对发现高频堵点难点,通过蹲点调研找准症结、联审联办标本兼治,将《规定》中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擦亮基层干部的干事底色。
事情干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改进作风同样离不开群众监督。要畅通“线上+线下”问题反馈渠道,利用技术手段开发数字化监督程序,实现“码上监督马上办”,利用村务公开栏动态晾晒整改结果并设置“扫码评效”互动窗口,让村民指尖一点即可对整改质效打分亮星。同时,积极吸纳老党员、村民代表等组建基层监督团,利用作风建设恳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调动村民群众广泛参与监督,自下而上监督和约束基层干部。
改进作风建设根本还在制度约束。要在制度上持续深耕,既坚持辩证思维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又融合地方特色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激励约束双向机制。对照新时代作风建设要求校准考核标尺,结合“实绩考核”“监督评分”完善激励机制,对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优先评优晋升。同步建立“负面行为清单”“回炉教育”等反向约束机制,对发生敷衍应付、推诿塞责、违纪违法等行为的基层干部实施诫勉谈话、公开通报、降职调岗等分级惩处,通过“奖优罚劣”推动作风建设从软约束转向硬规范,确保激励有力度、约束有刻度、转化有效度。
基层干部要下滴水穿石之功,以一篙不松的韧劲,躬身力行察实情、纾民困,以日拱一卒的恒心,久久为功强作风、求实效,让优良作风如源头活水长流不息。(作者:夏佳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