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是基层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源,做好人才“引、育、用”,才能在基层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改革“水花”,从而有效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为国家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引人才要做到“海纳百川”,广纳贤才,掀起“改革水花”。人才引进要有“求贤若渴”的诚意,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拘泥于“唯一”,而是从更广阔的视野中寻找和挖掘人才,着力打造基层“才富宝地”。引才政策要“分门别类”,特殊紧缺人才可以适当灵活调整,且政策要有“真功夫”,减少“框架”的限制,确保不会与人才“失之交臂”。要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才提供“真金白银”的服务和保障。同时,要找好“导师”,帮助人才适应环境转变,搭建人才交流平台,通过互帮互助实现“1+1>2”。
育人才要做到“精雕细琢”,厚植沃土,掀起“改革波浪”。培养人才是国家战略任务,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伯乐”是需要基层干部去深究的课题。首先要有“高瞻远瞩”的意识和“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其次要成为“艺术家”。人才就像一块未开发的“原石”,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精力去雕刻,假以时日便会蜕变成闪亮的“玉器”。同时,思想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正如“育才先育德”,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基层干部在育人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培养人才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用人才要做到“面面俱到”,知人善任,掀起“改革巨浪”。当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要给各类人才一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挥洒汗水的舞台。人才是一个个“小数”,汇聚起来会变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整数”,所以要从性格、兴趣、专长、经验等多个维度去深入了解和评估,确保“人才匹配,岗适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潜力。同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让贡献与回报成正比,形成正向循环,进一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街道 戴玲爱 倪轩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