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基层减负的“三剂良方”

面对基层工作的固有特性和长期积累的问题,要真正实现基层减负赋能的目标,必须做到望闻问切、究本溯源,开出“轻装”“提速”“阳光”这三剂良方。

以清单去负担,权责清晰开好“轻装方”。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但不应成为所有工作和任务的最终“接盘侠”。然而,在某些地方,属地管理成了推卸责任的“尚方宝剑”,基层被当作各类任务的最终“处理器”,频繁被压责任、甩担子,不论事情难易大小、责任归属,基层都必须“照单全收”,这使得“小马拉大车”现象在基层屡见不鲜。基层工作者每天忙于应对这些“工作压缩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更遑论做好倾听一线民声、回应一线民意的本职工作。卸下应减之负的前提是明确应尽之责。只有在各个层级的任务链条之间厘清责任边界,在各个部门的业务分工之间明确工作范围,才能构建起权责清晰、协同一致的职责体系。明确职责清单让基层干部能够明明白白履职、扎扎实实尽责,摆脱多线任务的沉重“包袱”,轻装上阵,从而为基层减负奠定坚实基础。

以留心代留痕,考核优化开好“提速方”。基层工作的减负,不仅要求工作数量的减少,更需注重工作流程的优化与考核方式的简化。面对过度留痕、层层施压的考核现状,组织部门要主动突破形式主义考核的藩篱,促使基层少一些越来越“卷”的“花式汇报”,多一些民生工程的实绩和实效。其中,尤其注重从实际出发精简考核内容,确保考核指标科学合理,真正做到不该考的不考、不必考的少考。同时,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和完善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真正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此外,契合数智化的时代变革,深度利用智能技术赋能基层行政,例如推行“一次录入、多次使用”的信息管理方式,实现系统自动留痕和数据跨系统互通互认。唯有剪除基层工作中的“冗枝冗叶”,才能让基层工作者更加留心于工作本身,培育“强枝强干”,全心投入,让工作效率“加码提速”,从而为基层减负提供核心支持。

以正心破歪风,思想着力开好“阳光方”。基层减负工作的持续着力点在于摆脱形式主义的桎梏,根本立足点在于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和政绩观来武装思想,通过准确把握政绩显与潜、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来指导实践,从源头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方能回答好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政绩、依靠什么创造政绩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人民群众的感受和意见始终是衡量基层工作成效的首要标准,应当让民众的心声自下而上地铸就政绩,而非让追求政绩的压力自上而下地施压基层。领导干部应当摒弃急功近利、贪图虚名的错误心态,减少简单粗暴的行为和僵化的管理模式,及时制止形式主义在基层滋生的倾向,从而为基层减负注入持续动力。(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 余王蕾)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