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尓滨出圈”为各地文旅发展“破圈”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春节前夕,“冰城”哈尔滨火爆出圈,冰雪旅游圈粉无数,输出流量的同时,带动了东北的旅游、房地产、餐饮等各个行业。哈尔滨的“出圈”,引发各地文旅竞相组团“出战”,为春节假期的黄金旅游期渲染铺垫。

深挖“尓滨出圈”的内在因素,有效发挥文旅产业进而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将爆火的偶然性文旅现象延伸为常态化的经济效果,需要相关部门协同发力,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昌盛,共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火起来:“尓滨出圈”演化为各地文旅“破圈”。“尓滨出圈”是否可以演化为各地文旅都能“破圈”,是实现地方旅游爆火现象转化为常态化之势的第一步。因此,火起来是各地文旅产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尓滨”爆火现象的成因为,采用了本地文化特色+“流量”营销传播的方式。如,主打内容为北方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南北方民众人设之间形成的反差萌。宣传的流量策略为群众自发宣传。民众通过抖音、快手的平台分享跨越地理的新鲜体验,引发很多人共情和共鸣,让东北热情好客的形象跃然“指尖”。因此,官方精细展现地方特色和全民皆为文旅推手可能是“尓滨”爆火现象的主要成因。

目前,在各地争相为地方文旅“出战”的流量战中,如何保持热度,将“流量”变“留量”?这是各地文旅局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是发挥定调功能。在推广本地特色过程中,文旅及相关部门要立足本地特色,比如文化古城、自然景观,名人故里或是革命摇篮,切忌贪多求全,避免没有重点、没有辨识度的宣传定位。

二是做好分众化推广。任何流量的背后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确认。鲜明的“我是谁”和“面向谁”的推广,才能成为文化符号的具象化展现,“尓滨”出圈的成功实践证明,分众化推介是促成文旅爆火现象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地文旅部门文化符号的打造,不能只输出“自己是谁”,还要着重“面向谁”。

三是,注意“留白”全民推手。人民群众是“尓滨”出圈的创造者。文旅局的功能,不仅在于自身成为“卷王”,而且进一步带动群众能够“卷起来”。各地文旅局要设置互动环节,引导本地群众的旅游打卡,汇聚“我为家乡代言”的海量流量。

连起来:文旅“出圈”延伸为各行各业爆火。实现地方文旅爆火现象成为常态化之势,要解决的第二步,在于“出圈”的文旅产业能够延伸为都出圈的各个产业。

一是联动文旅相关产业。一方面,发展特色旅游,推广景区联游。根据哈尔滨文化广电和旅游提供大数据测算,截至元旦假期第三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另一方面,以文旅产业助推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建设。不仅旅游业,哈尔滨“出圈”还带火租赁、餐饮、房地产等行业。

二是带火特色农副产品。以文旅产业为抓手,带火乡村特色产业。“尓滨”冻梨切盘效应火遍全网。各地文旅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比如保定驴肉火烧、东北大米、陕北肉夹馍、平遥长山药、内蒙牛肉等基础类的农产品坐稳流量之船。

三是繁荣文艺等第三产业。比如,形象大使建设,注意应急性与长久性相结合的选拔原则。坚持正面导向,注重“正能量”,兼顾 “流量”;联动文艺影视产业,因地制宜开发影视业IP;挖掘文化资源,打造历史人物IP等等。

长起来:爆火的偶然性现象转化为常态化效应。地方旅游爆火现象成为常态化之势,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协同发力。

一是向“特”字瞄方向。只有着眼地方特色,走城市特色发展之路,形成某一产业爆火,带动其他产业协同,才能逐步走上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是向“准”字要成效。地方调研要精准,人民需求把握更要精准;产业布局要精准,特色产业驱动也要精准;考核回馈要精准,成效教训总结更要精准。

三是向“实”字抓落实。只有“特”字方向落实,“准”字布局落实,步步为营,推动产业规划落实,部门责任落实,奖惩机制落实等,才能真正将“人民满意”落在实处。(作者:安阳朝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宋畅]